《咏墙北栀子诗》

时间: 2025-01-04 12:45:34

有美当阶树。

霜露未能移。

金蕡发朱采。

映日以离离。

幸赖夕阳下。

余景及西枝。

还思照绿水。

君阶无曲池。

余荣未能已。

晚实犹见奇。

复留倾筐德。

君恩信未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墙北栀子诗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
幸赖夕阳下,余景及西枝。
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
余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
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美丽的栀子树,生长在台阶旁,霜露无法将其移走。栀子的果实金黄而鲜红,阳光下映照出它的美丽。晚霞洒在西边的树枝上,留下余晖。诗人还想起那清澈的绿水,君主的庭院中却没有曲池。我的荣华还没有结束,晚上的果实依然显得奇异。最后,期盼能留下一筐美德,君主的恩惠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注释

  • : 美丽的,形容栀子树。
  • 霜露: 指秋冬的寒霜和露水,暗示自然环境的影响。
  • 金蕡: 指栀子的果实,金色和红色相间。
  • 离离: 形容光照下的闪烁与美丽。
  • 幸赖: 幸亏,表示感激之情。
  • 余景: 余晖,残留的光景。
  • 曲池: 指庭院中有曲折的池塘,象征着优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南朝宋,字景仁,号阮籍。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谢朓生活在动乱的时代,诗中通过对栀子树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或许是在他闲暇之余,观赏栀子树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君主恩惠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栀子树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感悟。开篇就以“有美当阶树”引入,栀子树的美丽如同诗人的灵魂,生机勃勃。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霜露未能移”表现了栀子树的不屈不挠,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栀子树果实的丰硕与灿烂。尤其是“夕阳下”的意象,给整首诗赋予了一种温暖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而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强调了美德与荣华的关系,反映了他内心的道德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自然,更是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美当阶树: 描述栀子树生长在台阶旁,美丽动人。
  2. 霜露未能移: 霜露无法影响其美丽,表现出坚韧。
  3. 金蕡发朱采: 栀子的果实金黄与红色交融,象征丰收。
  4. 映日以离离: 在阳光下闪烁,形容其生动活泼。
  5. 幸赖夕阳下: 晚霞的照耀,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6. 余景及西枝: 余晖照在西边的树枝上,展现静谧的时光。
  7. 还思照绿水: 诗人想起绿水,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8. 君阶无曲池: 君主的庭院中缺少曲折的池塘,暗示缺乏情趣。
  9. 余荣未能已: 自己的荣华未尽,表达一种不甘于平凡的情绪。
  10. 晚实犹见奇: 晚上的果实依然奇特,表现对自然的惊叹。
  11. 复留倾筐德: 期待能留下美德,体现道德观念。
  12. 君恩信未赀: 君主的恩惠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强调了无价之恩。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金蕡”比喻栀子的果实,形象生动。
  • 拟人: 栀子树被赋予了生命,展现了自然的灵动。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霜露未能移,金蕡发朱采”,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强调道德与仁义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栀子树: 美好、生命力的象征。
  • 夕阳: 代表温暖与宁静,象征时光的流逝。
  • 绿水: 代表清澈与理想的境界。
  • 曲池: 象征优雅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树是什么树? A. 桃树
    B. 栀子树
    C. 柳树
    答案: B

  2. 诗人对君主的恩惠是如何评价的? A. 有价可言
    B. 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C. 感到羞愧
    答案: B

  3. “金蕡发朱采”中的“金蕡”指的是什么? A. 叶子
    B. 果实
    C. 花朵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但谢朓的诗更多关注于栀子树的美和人情,而王维则侧重于山水的意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谢朓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