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东吴名胜》
时间: 2024-12-29 16:5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东吴名胜
作者:张鎡 〔宋代〕
东吴名胜,有高楼直在,浮云齐处。
十二阑干邀远望,历历斜阳烟树。
香径人稀,屧廊山绕,往事今何许。
一天和气,为谁吹散疏雨。
知是兰省星郎,朱轮森戟,与风光为主。
暇日登携多雅致,容我追随临赋。
小宴重开,晚寒初劲,还下危梯去。
烛花红坠,瑞堂犹按歌舞。
白话文翻译
东吴的名胜风光,有高楼直立在云雾之间。
阳光斜照,十二道栏杆邀我远眺,烟雾缭绕的树木历历在目。
幽香的小径人迹稀少,鞋履轻踏,山环水绕,往昔的事迹如今已何在?
一片和气的天空,为谁吹散了细雨?
我知道那是兰省的星郎,驾着朱色的车轮,手持森严的戟,与这美丽的风光为主。
闲暇的日子里,我携友共游,感受其中的雅致,容我追随即兴赋诗。
小宴再次开启,晚寒渐劲,仍然下那危险的阶梯走去。
烛光映红了花朵,瑞堂中依旧奏响歌舞。
注释
- 东吴名胜:指的是古代东吴地区的名胜景点,东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地处今江苏、上海一带。
- 高楼直在:高楼直立,给人以高耸入云之感。
- 十二阑干:指的是栏杆,可能是指某种建筑物的构造。
- 香径:香气四溢的小路,通常用来形容风景如画的地方。
- 屧廊:屧是古代的一种鞋,廊是走廊,说明这里的环境清幽。
- 兰省星郎:可能是指某位青年才俊,象征着文人的风采。
- 朱轮森戟:朱色的车轮和森严的戟,体现出一种威武的气势。
- 瑞堂:意指祥瑞的厅堂,表示高雅而华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子原,号冰壶,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人情,风格婉约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念奴娇·东吴名胜》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对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追求,诗中表达了对东吴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往昔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念奴娇·东吴名胜》是一首描写东吴美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开篇即以“东吴名胜”引入,点明了地域特征,接下来的描写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高楼直在,浮云齐处”生动地描绘了高耸入云的楼阁与天际的浮云,给人以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
“十二阑干邀远望,历历斜阳烟树”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诗人似乎在闲暇中流连于这美丽的风光。而“香径人稀,屧廊山绕”则传递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往事今何许”一语,转折之处,表达了对于往昔的思考与无奈。诗人似乎在追问,曾经的美好时光如今又在何方?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词更添了几分深邃。
最后,诗人回归于现实,描绘了宴会的场景,烛光摇曳,歌舞升平,展现了一种生活的雅致与欢愉,尽管有着晚寒的凉意,仍然不失热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往事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邃,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吴名胜,有高楼直在,浮云齐处:描写东吴的壮丽景色,高楼耸立,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雄伟的气势。
- 十二阑干邀远望,历历斜阳烟树:栏杆引导着游人远眺,夕阳斜照下的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格外清晰。
- 香径人稀,屧廊山绕,往事今何许:幽静的小径上人迹稀少,山环绕着走廊,追忆往事,感慨时光流逝。
- 一天和气,为谁吹散疏雨:一片和煦的天空,细雨渐散,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知是兰省星郎,朱轮森戟,与风光为主:提到兰省的年轻才俊,表现出对美好风光的向往。
- 暇日登携多雅致,容我追随临赋:闲暇的日子里,友人相聚,赋诗作对,享受生活的雅致。
- 小宴重开,晚寒初劲,还下危梯去:小宴再度开启,尽管晚寒初起,仍然下楼去,表现出一种热情。
- 烛花红坠,瑞堂犹按歌舞:烛光摇曳,华美的堂中依旧歌舞升平,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径人稀”用香气形象化小径的幽静。
- 拟人:如“为谁吹散疏雨”,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性。
- 对仗:如“朱轮森戟,与风光为主”,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东吴自然美景的赞美,结合对往昔的思索,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人们追求的理想与壮丽的风光。
- 浮云:象征着自由与飘逸,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
- 香径:代表着宁静和美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追求。
- 晚寒: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暗示着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楼”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名胜?
A. 东吴
B. 西域
C. 北国
D. 南海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A. 十二阑干邀远望
B. 往事今何许
C. 小宴重开
D. 烛花红坠 -
诗中“兰省星郎”指的是:
A. 一位年轻的文人
B. 一位老者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将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张鎡的《念奴娇·东吴名胜》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苏轼的作品则更侧重哲理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