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桂隐传杯处》
时间: 2025-01-17 08:3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桂隐传杯处
作者:张鎡 〔宋代〕
桂隐传杯处。有风流千岩韵胜,太丘遗绪。
玉季金昆霄汉侣,平步鸾坡挥麈。
莫便驾飞帆烟渚。云动精神衡岳去,
向君山帝乐锵韶濩。兰艺畹,吊湘楚。
南湖老矣无襟度。但尊前踉跄醉影,
帽花颠仆。只恐清时专文教,
犹贷阴山狂虏。卧锦帐貔貅钲鼓。
忠烈前勋赍万恨,望神都魏阙奔狐兔。
呼翠袖,为君舞。
白话文翻译
在桂隐的地方传递酒杯,有千山万水的风流韵致,正如太丘的遗风。
玉季和金昆在云霄中结伴,轻松地走在鸾坡上挥舞着羽扇。
不要轻易驾着飞帆在烟雾中的小洲,云动之间精神已随衡岳而去,
我向君山而去,欣赏着帝乐的铿锵乐声。兰花丛生,思念湘楚。
南湖已老,已无心情度量人生。但在你面前,醉意朦胧,
帽子和花都随风颠仆。只怕在清明的时代专注于文教,
却还放纵阴山的狂虏。卧在锦帐中,貔貅声声。
忠烈的前辈们带着万千怨恨,向神都魏阙奔去,像奔逃的狐兔。
我呼唤着翠袖,为你舞动。
注释
- 桂隐:指桂花隐匿之处,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风流:指风采,风韵。
- 太丘:古代地名,代表文化的传承。
- 玉季金昆:指美好的友伴。
- 平步鸾坡:轻松自在地走在高处,象征逍遥。
- 衡岳:指衡山,与高远的精神相联系。
- 南湖:诗中提到的湖泊,可以与历史文化联系。
- 帽花颠仆:形容醉态,帽子和花都随意而落。
- 阴山狂虏:指外敌的侵扰,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貔貅:传说中的瑞兽,象征镇守与忠诚。
- 魏阙:古代魏国的宫阙,象征权力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子韬,号寒山,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歌风格多受唐诗影响,擅长写词,情感细腻,善于抒怀。
创作背景
《贺新郎·桂隐传杯处》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借酒抒怀,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对友谊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贺新郎·桂隐传杯处》是一首充满抒情与哲思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深思。开头的“桂隐传杯处”引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充满了风流韵致,透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气息。
在描绘友谊时,诗人通过“玉季金昆霄汉侣,平步鸾坡挥麈”展现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犹如同伴在高空中自由翱翔,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的乐趣。然而,随着词意的展开,诗人对现实的思考逐渐加深,云动精神向衡岳而去的描写,暗示着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随着对南湖的回忆,诗人转向内心的情感,醉影与帽花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份无奈与迷茫,这种感觉恰恰是对现实的反思与自省。最后,诗人以“忠烈前勋赍万恨”抒发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切关怀,表现出一种悲怆与愤慨。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象交错,表现了逍遥与忧愁的统一,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隐传杯处:描绘隐逸生活的场景,酒杯传递,象征友谊。
- 有风流千岩韵胜,太丘遗绪:赞美山水的风流,承接历史文化。
- 玉季金昆霄汉侣,平步鸾坡挥麈:友谊美好,轻松自在的生活。
- 莫便驾飞帆烟渚:劝告不要轻易追求短暂的快乐。
- 云动精神衡岳去:追求理想与自由,精神高远。
- 向君山帝乐锵韶濩:向往美好的生活与音乐。
- 兰艺畹,吊湘楚:表达对湘楚的怀念与感伤。
- 南湖老矣无襟度:面临现实的无奈与无情。
- 但尊前踉跄醉影,帽花颠仆:描写醉态,表现一种放纵与无助。
- 只恐清时专文教,犹贷阴山狂虏:担忧外敌的侵扰与社会的动荡。
- 卧锦帐貔貅钲鼓:通过富贵的意象表达忠诚与守护。
- 忠烈前勋赍万恨,望神都魏阙奔狐兔: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期望。
- 呼翠袖,为君舞:以舞蹈来表达对友人的倾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高空的飞行,寓意理想生活。
- 对仗:如“忠烈前勋”和“万恨”,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夸张:如“云动精神”,强调了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隐:象征隐逸和脱俗的生活方式。
- 云动:象征自由与精神的高远。
- 南湖:象征记忆与历史的沉淀。
- 帽花:代表醉态的无助与放纵。
- 貔貅:象征忠诚和守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鎡
C. 杜甫
D. 白居易 -
“桂隐传杯处”中的“桂隐”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隐逸的地方
C. 朋友
D. 山水 -
诗中提到的“南湖”象征了什么? A. 理想
B. 记忆与历史
C. 友谊
D. 自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展现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深思。
诗词对比
- 张鎡与李清照的作品在表达情感的细腻上有相似之处,但张鎡更侧重于历史感与忧国情怀,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与细腻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