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暖风回》
时间: 2025-01-17 09:1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暖风回
作者:张鎡 〔宋代〕
暖风回,芳意动,吹破冻云凝。
春到南湖,检校旧花径。
手栽一色红梅,香笼十亩,
忍轻负酒肠诗兴。
小亭凭。几多月魄,重重乱林影。
却忆年时,同醉正同咏。
问公白玉堂前,何如来听,
玉龙喷碧溪烟冷。
白话文翻译:
暖风回旋,花香四溢,吹散了凝固的冰云。春天来到了南湖,我忍不住去检阅那条熟悉的花径。手中栽种的红梅一片绚烂,香气弥漫十亩之地,怎能辜负了酒意与诗兴呢?我在小亭子上凭栏而望,月光照耀下,树林的影子重重叠叠。回想起往年,我们曾一起豪饮吟咏。问你在白玉堂前,何时来听我吟诵,溪水如玉龙般喷薄而出,烟雾缭绕,冷冷清清。
注释:
- 暖风回:温暖的春风回旋,象征春天的到来。
- 芳意动:花香四溢,春意盎然。
- 冻云凝:冰冷的云层凝聚,代表冬天的残余。
- 南湖:指南湖的春景,可能寓意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红梅:象征美丽和坚韧,春天的代表。
- 白玉堂:古代文人聚集、吟咏的地方。
- 玉龙喷碧溪烟冷:形容溪水的清澈与冷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宋代诗人,字子高,号白云,生于晚唐,曾任职于朝廷。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张鎡的诗歌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春风与红梅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唤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暖风与花卉的美丽,传达了诗人对春日的热爱与欣喜。诗中前半部分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暖风拂面,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中。特别是“手栽一色红梅,香笼十亩”一句,描绘了诗人亲手栽种红梅的细腻情感,浓烈的香气仿佛能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回忆起往年与友人同醉吟咏的快乐时光,“同醉正同咏”不仅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也反映出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词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与往年的回忆,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暖风回,芳意动:春风再起,花香四溢。
- 吹破冻云凝:春风吹散了冬天的寒冷。
- 春到南湖,检校旧花径:春天来临,我在南湖追忆旧时的花径。
- 手栽一色红梅:我亲手种下的红梅盛开。
- 香笼十亩,忍轻负酒肠诗兴:香气飘散在十亩之地,怎能辜负酒兴与诗情?
- 小亭凭:我在小亭上凭栏远望。
- 几多月魄,重重乱林影:月光下,树林的影子重重叠叠。
- 却忆年时,同醉正同咏:回忆起往年,与友人一同醉酒吟咏。
- 问公白玉堂前,何如来听:问你何时来白玉堂前听我吟唱?
- 玉龙喷碧溪烟冷:溪水如玉龙般喷涌,烟雾缭绕,令人感到冷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龙”比喻溪水的清澈与奔流,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春风和花朵以生命与情感,使自然景色更加生动。
- 对仗:如“暖风回”与“冻云凝”,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时光的珍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暖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红梅:代表坚韧与美丽,象征春天的气息。
- 月魄:象征清冷与孤独,增添了思乡情感。
- 小亭:是诗人思考与回忆的场所,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梅”象征什么?
A. 坚韧与美丽
B. 冷清与孤独
C. 春风与春天 -
诗中提到的“白玉堂”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饮品
C. 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与热烈
B. 忧伤与怀念
C. 冷漠与无情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鎡的《祝英台近·暖风回》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天的描写与对往昔的怀念,但张鎡更侧重于自然景色,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情感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