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即事十五首 其十五 赵蕃 〔宋代〕
风雨虽如晦,鸡鸣不废晨。 窗明惊次第,吾卧特逡巡。 泣豆因煮豆,柏人何迫人。 为家疑宿业,旧学似前身。
白话文翻译:
尽管风雨交加,天色昏暗,但鸡依然按时鸣叫,不误清晨。 窗户明亮,我惊讶于时间的推移,而我却特别犹豫不决,迟迟不愿起床。 哭泣是因为煮豆,柏人为何如此逼迫人。 为了家庭,我怀疑这是前世的业力,旧时的学问似乎与前世相似。
注释:
- 风雨如晦:形容风雨交加,天色昏暗。
- 鸡鸣不废晨:鸡依然按时鸣叫,不误清晨。
- 窗明惊次第:窗户明亮,惊讶于时间的推移。
- 逡巡:犹豫不决,迟迟不愿行动。
- 泣豆因煮豆:哭泣是因为煮豆,比喻因小事而悲伤。
- 柏人何迫人:柏人为何如此逼迫人,柏人可能指古代的柏树,比喻某种压迫。
- 为家疑宿业:为了家庭,怀疑这是前世的业力。
- 旧学似前身:旧时的学问似乎与前世相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病中写下的十五首即事诗之一,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病中写下的,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对家庭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学问的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风雨、鸡鸣、窗明等自然景象,以及泣豆、柏人等生活细节,展现了作者在病中的复杂情感。诗中“风雨虽如晦,鸡鸣不废晨”一句,既表达了自然界的规律,也隐喻了人生的坚韧和责任。“窗明惊次第,吾卧特逡巡”则反映了作者对时间的敏感和对起床的犹豫。后两句通过对家庭和学问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前世今生的联想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体现了赵蕃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虽如晦,鸡鸣不废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但鸡依然按时鸣叫,不误清晨,表达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坚韧。
- 窗明惊次第,吾卧特逡巡:窗户明亮,惊讶于时间的推移,而我却特别犹豫不决,迟迟不愿起床,反映了作者对时间的敏感和对起床的犹豫。
- 泣豆因煮豆,柏人何迫人:哭泣是因为煮豆,柏人为何如此逼迫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 为家疑宿业,旧学似前身:为了家庭,怀疑这是前世的业力,旧时的学问似乎与前世相似,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思考和对学问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风雨如晦”比喻天色昏暗,“泣豆因煮豆”比喻因小事而悲伤。
- 拟人:“鸡鸣不废晨”赋予鸡以人的行为,按时鸣叫。
- 对仗:“窗明惊次第,吾卧特逡巡”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既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坚韧,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的敏感和对家庭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学问的执着。
意象分析:
- 风雨:象征困难和挑战。
- 鸡鸣:象征规律和责任。
- 窗明:象征时间的流逝。
- 泣豆:象征生活中的小事和情感。
- 柏人:象征某种压迫或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雨虽如晦,鸡鸣不废晨”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坚韧 B. 作者的犹豫和迟疑 C. 时间的流逝 D. 生活的困难 答案:A
-
“窗明惊次第,吾卧特逡巡”中的“逡巡”是什么意思? A. 犹豫不决 B. 迅速行动 C. 惊讶 D. 悲伤 答案:A
-
诗中“泣豆因煮豆,柏人何迫人”中的“柏人”可能指什么? A. 古代的柏树 B. 某种压迫 C. 生活中的小事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即事诗,如《病中即事十五首》中的其他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即事诗,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即事诗风格。
诗词对比:
- 赵蕃的《病中即事十五首》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在主题和风格上有所不同,赵蕃的诗更多地反映了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而陆游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