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5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怀二首 赵蕃 〔宋代〕
去日春江白芷生,再来秋野蟪蛄鸣。 浩然已分不才弃,张翰安能恤后名。 自叹还山何太晚,政须杯酒为深倾。 凭愚邀敬多官府,与想桃源源上行。
白话文翻译:
离开时春江边的白芷刚刚生长,再次回来时秋野中蟪蛄在鸣叫。 我自知才疏学浅,已被世人抛弃,张翰那样的人物怎能顾及后世的名声。 我自叹归隐山林为何如此晚,现在正需要借酒来倾诉心声。 凭借愚钝和谦卑,我在官府中受到尊敬,想象着在桃源般的地方行走。
注释:
- 白芷: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蟪蛄:一种蝉,其鸣声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浩然:指气度宏大,这里指诗人自谦才疏学浅。
- 张翰: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才华横溢而闻名。
- 还山:指归隐山林。
- 政:通“正”,正是。
- 凭愚邀敬:凭借愚钝和谦卑来赢得尊敬。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书怀二首》是他在归隐之后所作,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江白芷和秋野蟪蛄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生活的变迁。诗人自谦才疏学浅,被世人抛弃,但他并不在意后世的名声,而是更关注当下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诗中“自叹还山何太晚”一句,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悔恨。最后两句通过“凭愚邀敬”和“与想桃源源上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接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去日春江白芷生,再来秋野蟪蛄鸣。”
- 意思:离开时春江边的白芷刚刚生长,再次回来时秋野中蟪蛄在鸣叫。
- 用词:白芷和蟪蛄分别象征着春天和秋天,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变迁。
- 意象:春江和秋野,白芷和蟪蛄,构成了鲜明的季节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时空感。
-
“浩然已分不才弃,张翰安能恤后名。”
- 意思:我自知才疏学浅,已被世人抛弃,张翰那样的人物怎能顾及后世的名声。
- 用词:浩然、不才、弃、恤后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和对后世名声的淡漠。
- 意象:浩然和张翰,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
“自叹还山何太晚,政须杯酒为深倾。”
- 意思:我自叹归隐山林为何如此晚,现在正需要借酒来倾诉心声。
- 用词:还山、太晚、杯酒、深倾,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 意象:还山和杯酒,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物品,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凭愚邀敬多官府,与想桃源源上行。”
- 意思:凭借愚钝和谦卑,我在官府中受到尊敬,想象着在桃源般的地方行走。
- 用词:凭愚、邀敬、官府、桃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接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意象:愚钝和谦卑,桃源,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现实态度和理想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春江白芷和秋野蟪蛄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生活的变迁。
- 自谦:通过“浩然已分不才弃”和“凭愚邀敬”等词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谦态度。
- 象征:白芷和蟪蛄分别象征着春天和秋天,桃源象征着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春江白芷和秋野蟪蛄,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自谦和向往桃源,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接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白芷: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春天的生机。
- 蟪蛄: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时间的流逝。
- 还山:象征着归隐山林,远离尘嚣。
- 桃源:象征着理想中的隐居之地,宁静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芷”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D. 冬天
-
诗中“蟪蛄”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浩然已分不才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自负 B. 自谦 C. 自豪 D. 自嘲
-
诗中“与想桃源源上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城市生活 D. 旅行生活
答案:1. B 2. C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和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诗词对比:
- 赵蕃《书怀二首》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是了解隐居诗风的经典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