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读书有感示儿曹》
时间: 2025-01-04 07:4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读书有感示儿曹 昨夜秋风入短檠,试繙编简似前生。 不求甚解慕名语,足记姓名嗤老兵。 但得作诗穷有味,曷忧从宦久无成。 汝曹未可还翁学,当念无田事笔耕。
白话文翻译:
昨夜秋风轻轻吹入短小的灯架,我试着翻阅那些古老的书籍,仿佛回到了前世。 我不追求深刻理解那些有名的言语,只记得名字就足以嘲笑那些老兵。 只要能写出有深意的诗,何必担心从政长久无成。 你们这些年轻人,还不能理解我的学问,应当记住没有田地也要从事笔耕。
注释:
- 短檠:指短小的灯架,这里代指灯光。
- 繙编简:翻阅书籍。
- 不求甚解:不追求深刻理解。
- 慕名语:有名的言语。
- 足记姓名:只记得名字。
- 嗤老兵:嘲笑那些老兵。
- 穷有味:有深意。
- 曷忧:何必担心。
- 从宦:从政。
- 汝曹:你们这些年轻人。
- 无田事笔耕:没有田地也要从事写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夜晚读书时有所感悟,写给儿孙们的教诲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赵蕃对学问和诗歌创作的重视,以及对后代的期望。在宋代,文人多从事官职,但赵蕃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即使从政不成,只要能写出有深意的诗,也是一种成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对学问和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期望。诗中,“昨夜秋风入短檠”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灯光下翻阅书籍,感受到了秋风的清凉。这种环境描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态度,不求甚解,只记得名字就足以嘲笑那些老兵,这反映了他对学问的自信和超然。最后,诗人告诫后代,即使没有田地也要从事笔耕,强调了学问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赵蕃对学问和诗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秋风入短檠: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秋风轻轻吹入短小的灯架,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试繙编简似前生:诗人试着翻阅那些古老的书籍,仿佛回到了前世,表达了对学问的深厚感情。
- 不求甚解慕名语:诗人不追求深刻理解那些有名的言语,只记得名字就足以嘲笑那些老兵,反映了他对学问的自信和超然。
- 足记姓名嗤老兵:只记得名字就足以嘲笑那些老兵,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
- 但得作诗穷有味:只要能写出有深意的诗,何必担心从政长久无成,强调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性。
- 曷忧从宦久无成:何必担心从政长久无成,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自信。
- 汝曹未可还翁学:你们这些年轻人,还不能理解我的学问,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
- 当念无田事笔耕:应当记住没有田地也要从事笔耕,强调了学问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试繙编简似前生”中,将翻阅书籍比作回到了前世,形象生动。
- 对仗:“不求甚解慕名语,足记姓名嗤老兵”中,“不求甚解”与“足记姓名”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学问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代的期望。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诫后代即使没有田地也要从事笔耕,体现了对学问和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清凉和宁静,营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
- 短檠:代指灯光,象征着学问和智慧。
- 编简:代指书籍,象征着学问和知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夜秋风入短檠”中的“短檠”指的是什么? A. 短小的灯架 B. 短小的书桌 C. 短小的书架 答案:A
-
诗中“不求甚解慕名语”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什么态度? A. 追求深刻理解 B. 不追求深刻理解 C. 完全不理解 答案:B
-
诗中“汝曹未可还翁学”中的“汝曹”指的是什么? A. 你们这些年轻人 B. 你们这些老兵 C. 你们这些学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诗词对比:
- 赵蕃《夜坐读书有感示儿曹》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期望,但赵蕃的诗更加强调学问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性,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强调对后代的期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