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
时间: 2024-09-19 21:3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园千里渺遐情,黄叶萧条白露生。惊鹊绕枝风满幌,寒钟送晓月当楹。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莫怪孔融悲岁序,五侯门馆重娄卿。
白话文翻译:
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思念之情渺茫难及。黄叶飘落,景象萧条,白露初生。惊飞的鹊鸟绕着树枝,风吹动帘幔,寒钟声送走黎明,月亮挂在屋檐。蓬山传来新的诗韵,价值连城,槐市中年轻的才子享有盛名。不要责怪孔融感叹岁月流逝,五侯的门馆里,娄卿的地位依然重要。
注释:
字词注释:
- 故园:指诗人的故乡。
- 渺遐情:遥远而难以触及的情感。
- 黄叶:秋天的落叶,象征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
- 萧条:景象凄凉,冷清。
- 白露:秋天的露水,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转凉。
- 惊鹊:受惊的鹊鸟。
- 幌:帘幔。
- 寒钟:清晨的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诗坛。
- 高价传新韵:指新的诗作受到高度评价和传播。
- 槐市:古代文人聚集的地方,这里指文人的圈子。
- 挹盛名:享有很高的名声。
-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因感叹岁月流逝而著名。
- 五侯:泛指权贵之家。
- 娄卿:指有才华的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
典故解析:
- 孔融悲岁序:孔融在《论盛孝章书》中有“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德宗时期的进士,曾任宰相,后被刺杀。武元衡的诗风清新,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怀念故乡和故友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在长安任职期间,秋夜对月思念故乡和故友时所作。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对黄叶、白露、惊鹊、寒钟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氛围。诗中“故园千里渺遐情”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黄叶萧条白露生”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的变迁来象征岁月的流逝。后两句通过对诗坛新作和文人名声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和对友人的怀念。结尾借用孔融的典故,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权贵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园千里渺遐情:诗人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情感遥远而难以触及。
- 黄叶萧条白露生:黄叶飘落,景象凄凉,白露初生,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惊鹊绕枝风满幌:惊飞的鹊鸟绕着树枝,风吹动帘幔,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秋夜景象。
- 寒钟送晓月当楹:清晨的钟声送走黎明,月亮挂在屋檐,象征时间的流逝。
- 蓬山高价传新韵:诗坛上传来新的诗作,受到高度评价和传播。
- 槐市芳年挹盛名:年轻的才子在文人圈子中享有盛名。
- 莫怪孔融悲岁序:不要责怪孔融感叹岁月流逝,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 五侯门馆重娄卿:在权贵之家,有才华的人依然受到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叶萧条”比喻秋天的凄凉景象。
- 拟人:如“惊鹊绕枝”赋予鹊鸟以动态和情感。
- 对仗:如“黄叶萧条白露生”和“寒钟送晓月当楹”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和故友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象征秋天的到来和岁月的流逝。
- 白露:象征天气转凉和季节的变迁。
- 惊鹊:象征不安和变动。
- 寒钟: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清晨的到来。
- 蓬山:象征诗坛和文学成就。
- 槐市:象征文人圈子和名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叶萧条白露生”一句,黄叶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孔融悲岁序”是指什么? A. 孔融对朋友的思念 B. 孔融对故乡的思念 C. 孔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孔融对政治的失望
-
诗中“蓬山高价传新韵”一句,蓬山指的是什么? A. 实际的山名 B. 诗坛 C. 权贵之家 D. 故乡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武元衡的《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武元衡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和对友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武元衡的这首诗。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武元衡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