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戊辰七夕)》

时间: 2024-10-15 20:07:51

令节标名自古闻。

今宵银汉耿无云。

难寻海上乘槎客,空诵河东乞巧文。

罗异果,炷名熏。

纫针捻线漫纷纷。

蓬莱底事回车处,暗想当年钿合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戊辰七夕)
作者: 郭应祥

令节标名自古闻。
今宵银汉耿无云。
难寻海上乘槎客,
空诵河东乞巧文。
罗异果,炷名熏。
纫针捻线漫纷纷。
蓬莱底事回车处,
暗想当年钿合分。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天的节日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熟知。
今晚,银河明亮却没有云彩。
难以找到海上乘船的客人,
只好空自吟诵河东乞巧的诗文。
罗列着各种异果,香烟缭绕。
用针线编织着,纷纷扰扰。
蓬莱山的事情在何处回转,
暗自想起当年钿合分离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令节:指节日,这里特指七夕节。
  • 银汉:指银河。
  • 乘槎客:传说中住在海上的神仙。
  • 河东乞巧:指七夕乞巧的习俗,女儿们在这一天祈求巧手。
  • 异果:指不同寻常的水果。
  • 炷名熏:点燃香火,熏染名字。
  • 纫针捻线:用针线缝制东西。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长生和神仙。
  • 钿合:指古代的一种首饰,象征美好的情感。

典故解析:

  •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着浪漫和相思。
  • 河东乞巧:源于古代习俗,女孩们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才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描绘细腻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戊辰年七夕,诗人可能在此节日感怀往事,结合个人情感与民间习俗,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


诗歌鉴赏

《鹧鸪天(戊辰七夕)》以七夕节为背景,描绘了月明之夜,诗人对往昔美好爱情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开篇“令节标名自古闻”,即点明了节日的传统与历史,表达了对节日的敬意与思念。接着“今宵银汉耿无云”,描绘了一个清朗的夜空,象征着美好的情感。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难以寻找到与自己共度佳节的爱人,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难寻海上乘槎客,空诵河东乞巧文”,这两句通过神话传说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传统习俗的追忆。尤其是“乞巧文”,既是对巧手的祈愿,也隐喻着对爱情的期盼。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节日的氛围,罗列着异果,点燃香火,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迷离的场景。最后,诗人以“暗想当年钿合分”结束,既是对失去爱情的惆怅,也是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思考与对爱情的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令节标名自古闻:节日的名称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今宵银汉耿无云:今夜的银河清晰明亮,没有云彩,暗示着美好的夜晚。
  3. 难寻海上乘槎客:难以找到那些乘船而来的神仙,表达孤独之感。
  4. 空诵河东乞巧文:只能空自吟诵乞巧的诗文,传达出对爱情的渴望。
  5. 罗异果,炷名熏:描绘节日气氛,异果和香火的结合,象征着美好的祈愿。
  6. 纫针捻线漫纷纷:用针线缝制,展现出繁忙而又细腻的情感。
  7. 蓬莱底事回车处:蓬莱山的事物在何处回转,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8. 暗想当年钿合分:回忆起当年分离的情景,带有一丝惆怅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明亮的背景,以烘托节日的氛围。
  • 对仗:如“罗异果,炷名熏”,表现出对称的美感。
  • 象征:蓬莱、银汉等意象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节日的传统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冲突,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追寻与对过往的怀念,情感深刻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汉:象征着浪漫与爱情的美好。
  • 乘槎客:代表理想中的爱情与神仙般的存在。
  • 异果: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美好祝愿。
  • 蓬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令节标名自古闻”中的“令节”指的是什么?
    A. 节日
    B. 月亮
    C. 星星

  2. 诗中提到的“河东乞巧”是指什么习俗?
    A. 乞求平安
    B. 乞求才艺
    C. 乞求财富

  3. “暗想当年钿合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开心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郭应祥的《鹧鸪天》和杜牧的《秋夕》,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考,但郭应祥更侧重于节日的氛围与传统,而杜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秋天孤独的感慨。在情感基调上,《鹧鸪天》显得更加温柔,而《秋夕》则透出一丝悲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