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时间: 2025-01-01 18:04:27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白话文翻译:

四月的乡村,山原上绿意盎然,河川上则是白色的花海。在子规鸟的啼鸣中,细雨如烟般飘洒。这个时候的乡村,闲散的人很少,刚结束了养蚕的忙碌,又开始插秧了。

注释:

  • 绿遍:绿色遍布,形容春天的生机盎然。
  • 白满川:形容河流边开满了白色的花草,可能指的是野花。
  • 子规:指杜鹃,常被称为“子规”,其声响清脆,是春天的象征。
  • 雨如烟:形容细雨飘洒,如烟雾一般,给人朦胧的感觉。
  • 闲人少:指乡村忙于农事,闲余人少。
  • 蚕桑:指养蚕和种桑,是农村的重要经济活动。
  • 插田:指插秧,种植水稻。

典故解析:

  • 杜鹃:古人常以杜鹃鸟的叫声作为春天的象征,杜鹃的叫声在古诗文中常与春天的意境相联系。
  • 蚕桑:古代农业中,养蚕和种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体现了农村的生活节奏与农事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998—1065年),字子升,号蓬山,宋代诗人,生于浙江,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乡村四月》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经济逐渐繁荣,农业技术日益发展。诗人通过描写乡村四月的景象,反映了农村的农事活动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乡村四月》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春天农村的生机与农人忙碌的生活。诗的首句“绿遍山原白满川”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描绘出四月的乡村景象,绿意盎然的山原与白花盛开的河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声响与景象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氛围,细雨如烟似的洒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润,杜鹃鸟鸣声则增添了几分生动。

第三句“乡村四月闲人少”,则揭示了这个季节的农忙,闲人少的情形表现出农事活动的繁忙和人们的勤劳。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则展示了农村生活的节奏,刚结束一项农事,又开始另一项,体现了农村生活的紧凑和忙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翁卷以清新的笔调,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致观察,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遍山原白满川:描绘四月的生机,绿色的山原与河川上白色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
  2. 子规声里雨如烟:通过自然声音与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和宁静的氛围。
  3. 乡村四月闲人少:强调农忙的季节,闲暇的人少,体现农村生活的紧张节奏。
  4. 才了蚕桑又插田:描述农事活动的连续性,表现乡村生活的节奏和农民的辛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如烟”,将细雨比作烟雾,形象生动。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绿”“白”“子规”“雨”等意象,构建出春天乡村的生动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乡村四月的赞美,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农事的繁忙,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子规:象征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生动。
  • :象征滋润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遍山原白满川”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秋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2. “子规声里雨如烟”中的“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3. 诗中提到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 A. 种菜
    • B. 养蚕与插田
    • C. 砍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翁卷的《乡村四月》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美,但翁卷更侧重于农事的忙碌与乡村的生机,而王维则注重闲适与宁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翁卷研究》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