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亭书事》

时间: 2025-01-19 21:41:12

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

岸尽龙鳞盘翠条,溪深鳌背露晴沙。

陇头刈麦催行馌,桑下缲丝急转车。

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西亭书事 曾巩 〔宋代〕

一番雨熟林间杏, 四面风开水上花。 岸尽龙鳞盘翠条, 溪深鳌背露晴沙。 陇头刈麦催行馌, 桑下缲丝急转车。 总是白头官长事, 莫嫌粗俗向人夸。

白话文翻译:

一场春雨让林间的杏子成熟, 四面的风吹动水上的花朵。 岸边尽是龙鳞般的翠绿枝条, 溪水深处,巨鳌背上露出晴朗的沙滩。 田陇上割麦的人催促送饭, 桑树下缫丝的妇女急忙转动纺车。 这些都是白发官员的日常事务, 不要嫌弃它们粗俗,向人夸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番:一场。
  • 雨熟:指春雨使得杏子成熟。
  • 龙鳞:形容枝条翠绿如龙鳞。
  • 鳌背:传说中的巨鳌的背,此处形容溪水深处的沙滩。
  • 刈麦:割麦。
  • 行馌:送饭。
  • 缲丝:缫丝,将蚕茧抽出丝来。
  • 急转车:指纺车快速转动。
  • 白头官长:指年老的官员。

典故解析:

  • 龙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龙鳞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美丽或珍贵。
  • 鳌背:出自古代神话,鳌是传说中的巨龟,鳌背常用来形容巨大的物体或地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平实质朴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劳动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曾巩在任职期间,观察到田园生活的景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和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首联通过“雨熟林间杏”和“风开水上花”展现了春雨后的生机盎然。颔联和颈联则通过“龙鳞盘翠条”和“鳌背露晴沙”等意象,进一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尾联则转向劳动场景,通过“刈麦催行馌”和“缲丝急转车”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日常事务的认同和尊重,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劳动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番雨熟林间杏”:春雨使得林间的杏子成熟,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2. “四面风开水上花”:风吹动水上的花朵,增添了动感。
  3. “岸尽龙鳞盘翠条”:岸边的枝条翠绿如龙鳞,形容其美丽。
  4. “溪深鳌背露晴沙”:溪水深处的沙滩露出,如巨鳌的背。
  5. “陇头刈麦催行馌”:田陇上割麦的人催促送饭,描绘了劳动场景。
  6. “桑下缲丝急转车”:桑树下缫丝的妇女急忙转动纺车,展现了劳动的繁忙。
  7. “总是白头官长事”:这些都是年老官员的日常事务,表达了作者的认同。
  8. “莫嫌粗俗向人夸”:不要嫌弃这些事务粗俗,应向人夸耀,体现了作者的尊重和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鳞盘翠条”和“鳌背露晴沙”,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美景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熟林间杏:春雨后的杏子成熟,象征生机。
  • 风开水上花:风吹动水上的花朵,增添动感。
  • 龙鳞盘翠条:翠绿的枝条如龙鳞,形容美丽。
  • 鳌背露晴沙:溪水深处的沙滩如巨鳌的背,形容壮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鳞盘翠条”形容的是什么? A. 龙的身体 B. 翠绿的枝条 C. 龙的鳞片
  2. “鳌背露晴沙”中的“鳌背”指的是什么? A. 巨鳌的背 B. 沙滩 C. 溪水深处的沙滩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嫌弃 B. 尊重和赞美 C. 无所谓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同样描绘了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作者的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曾巩的《水西亭书事》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两者都描绘了田园风光,但曾巩的诗更多地关注劳动场景,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田园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