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19 16:5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作者: 管鉴 〔宋代〕
举俗爱重九,我辈更钟情。
良辰好景,赏心乐事古难并。
正是朝廷闲暇,四序均调玉烛,
一路庆丰登。况值循良守,
酒与政俱成。倚危亭,持玉斝,
泛金英。风高日淡,一天秋色共澄清。
指点云间岳镇,寿与两宫齐久,
天地永成平。岁岁同民乐,
持此报君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我们这一代人更钟情于这种节日的欢庆。美好的时光和动人的景色,令人愉悦的事情往往难以并存。此时正是朝廷闲暇之时,四季如春,像玉烛一样调和,正一路庆祝丰收。更何况在良治之下,酒与政事相辅相成。倚靠在高高的亭子中,手持玉杯,欣赏着金色的菊花。微风轻拂,阳光明媚,整个秋天的色彩都显得格外清澈。指点着云间的名山,愿与两宫的寿命齐长,愿天地永远和平。年年岁岁与百姓同乐,愿将这样的恩情回报给君主。
注释
- 俗爱重九:重九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寓意长寿。
- 良辰好景:美好的时光和风景。
- 玉烛:古代的节日灯烛,象征光明和吉祥。
- 酒与政俱成:指在良好的治理下,政事与宴饮并存,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管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作品常反映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水调歌头》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一首流畅而富有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庆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玉烛”、“金英”,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全诗结构严谨,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之间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感。尤其是“倚危亭,持玉斝,泛金英”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仿佛让读者也能置身于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诗中还蕴含着对国家前景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期盼。在强调个人享乐的同时,诗人并未忘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举俗爱重九,我辈更钟情。: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喜爱,强调诗人对节日的情感。
- 良辰好景,赏心乐事古难并。:指出美好的时光和愉悦的事情往往难以兼得。
- 正是朝廷闲暇,四序均调玉烛,:描绘了朝廷在节日时的闲适气氛。
- 一路庆丰登。:庆祝丰收的喜悦。
- 况值循良守,酒与政俱成。:在良好的治理下,酒宴与政事和谐共处。
- 倚危亭,持玉斝,泛金英。: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享受美好时光的场景。
- 风高日淡,一天秋色共澄清。:表现了秋天的清澈与宁静。
- 指点云间岳镇,寿与两宫齐久,:指向远方的名山,祝愿皇帝和皇后长寿。
- 天地永成平。:愿天地长久和平。
- 岁岁同民乐,持此报君恩。:表达了与百姓共享欢乐,回报君主恩德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倚危亭,持玉斝”对仗工整,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节日的灯光比作玉烛,象征光明与吉祥。
- 拟人:赋予自然景色生命,如“秋色共澄清”,使描写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重阳节:象征长寿与团圆。
- 玉烛:象征光明与吉祥,代表节日的欢乐。
- 金英:菊花的美丽与丰收的象征。
- 高亭:象征闲适与高远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调歌头》是哪位诗人所作? A. 李白
B. 杜甫
C. 管鉴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重九”节主要是庆祝什么? A. 春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倚危亭,持玉斝”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祭祀
B. 赏景饮酒
C. 朝廷政事
D. 战斗
答案:1.C;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管鉴的《水调歌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以“水调歌头”为题,但内容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管鉴更侧重于节日的欢乐与国家的安定,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管鉴研究》
- 《水调歌头的演变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