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张师石书却寄》

时间: 2025-01-19 20:53:36

杜门久与故人违,忽有音书到竹扉。

过眼物华双鸟翼,惊心风雨一牛衣。

春云江树黄泥坂,秋水渔灯赤鼻矶。

日暮狂歌当浊酒,不禁西望思依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张师石书却寄
金德嘉

杜门久与故人违,
忽有音书到竹扉。
过眼物华双鸟翼,
惊心风雨一牛衣。
春云江树黄泥坂,
秋水渔灯赤鼻矶。
日暮狂歌当浊酒,
不禁西望思依依。

白话文翻译

杜门已久,和老朋友失去了联系,
突然有音信传来,敲响了竹门。
眼前的景物如同双鸟的翅膀一样流逝,
我的心为风雨的牛衣所震惊。
春天的云彩伴着江边的树木和黄泥小路,
秋天的水面映着渔灯和赤鼻山矶。
傍晚时分,狂歌对着浊酒,
不禁向西望去,思绪依依。

注释

  • 杜门:指闭门不出,远离世俗。
  • 音书:音信、消息。
  • 竹扉:竹制的门。
  • 物华:指自然景物的美丽。
  • 双鸟翼:比喻瞬息万变的时光。
  • 牛衣:指牛的衣服,象征艰苦的生活。
  • 赤鼻矶:一种地名,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典故解析

“杜门”可以追溯到古代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牛衣”象征着农民的艰辛生活,暗示诗人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德嘉,清代诗人,字毓芳,号半山,晚号孤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雅致,注重意境的表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德嘉与友人失去联系后,偶然收到友人来信的感慨。诗中反映了他对旧友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金德嘉在《得张师石书却寄》中通过描写音信的到来,唤起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思索。诗的开头提到“杜门久与故人违”,体现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和与世隔绝的情感。随着音信的到来,诗人感受到生活的变化,这种感觉在“过眼物华双鸟翼”中得到了体现,暗示时间的流逝如同鸟儿的翅膀飞逝,令人感慨万千。

接下来的景象描写,春云、江树、秋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生活交织的画面,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自然的热爱。最后,诗人以“日暮狂歌当浊酒”收尾,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有思念的情愫,但仍然愿意在酒中狂歌,以释怀心中的忧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杜门久与故人违:长时间闭门不出,与老朋友失去联系。
    • 忽有音书到竹扉:突然收到朋友的消息,敲响了竹门。
    • 过眼物华双鸟翼:瞬息万变的景物如同双鸟的翅膀,象征时间的飞逝。
    • 惊心风雨一牛衣:心灵受到风雨和艰辛生活的震撼。
    • 春云江树黄泥坂:春天的云彩映衬着江边的树和小路,描绘自然美景。
    • 秋水渔灯赤鼻矶:秋水映衬渔灯与赤鼻矶,展现宁静的渔村景象。
    • 日暮狂歌当浊酒:傍晚时分,诗人沉醉于酒中,放声高歌。
    • 不禁西望思依依:不由自主向西方凝望,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过眼物华双鸟翼”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春云江树”和“秋水渔灯”,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思念与自然交织,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世俗苦难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意象分析

  • 竹扉:象征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 双鸟翼: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 牛衣:暗示生活的艰辛与困扰。
  • 春云、秋水:分别代表生命的不同阶段,春的生机与秋的成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杜门”指的是什么? A. 关闭的门
    B. 隐居的生活
    C. 朋友的来信
    答案:B

  2. “过眼物华双鸟翼”中的“双鸟翼”比喻了什么? A. 朋友的距离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3. 诗人提到的“牛衣”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辛苦的生活
    C. 自然景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2. 《静夜思》 - 李白
  3.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作品:金德嘉的《得张师石书却寄》与李白的《静夜思》。

    • 相似之处:两者均表达了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采用自然景物来反衬内心的情感。
    • 不同之处:金德嘉更加强调了生活的艰辛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突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