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除夕》

时间: 2025-01-14 05:04:09

捃拾瓢中今岁诗,衡门缓步向江湄。

贫应同谷搜黄独,老合商颜拾紫芝。

带索自成高士传,买山谁乞故人资。

焚鱼学士书床在,一字何曾可救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捃拾瓢中今岁诗,
衡门缓步向江湄。
贫应同谷搜黄独,
老合商颜拾紫芝。
带索自成高士传,
买山谁乞故人资。
焚鱼学士书床在,
一字何曾可救饥。

白话文翻译:

今岁所作的诗句,我在瓢中捡拾;
缓缓走出家门,向江边走去。
贫困的人应该同样在稻谷中寻找,
年老的人应当和我一样,捡拾紫芝。
我带着绳索,自成高士的传说,
买山的事,谁又能向故人乞求资助呢?
焚鱼的学士书桌还在,
可是一字之文又能救得了我的饥饿吗?

注释:

  • 捃拾:捡拾,拾取。
  • 瓢中:指盛放诗稿的容器。
  • 衡门:家门,指作者的住处。
  • 江湄:江边,水边。
  • 同谷:同样的谷物,指困境中的共鸣。
  • 紫芝:一种传说中的灵芝,象征高洁和长寿。
  • 带索:用绳索,指束缚或系住的意思。
  • 焚鱼:指古代学者,象征着书房的清贫。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紫芝”在古文中常常用来象征名士的高洁与理想的追求;“焚鱼”则可能是借指古代士人清贫的生活状况,强调学者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学习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德嘉,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关怀,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丁丑除夕》写于除夕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悟。在物质贫乏的背景下,诗人深思熟虑,反映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丁丑除夕》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古诗。作者通过对物质贫乏的直观描述,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内心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贫应同谷搜黄独,老合商颜拾紫芝”的句子,既反映了诗人对同贫者的共鸣,也表达了年老后仍需努力寻求理想的决心,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引人深思。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诗人将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相连,呈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捃拾瓢中今岁诗:描绘诗人对自己所作诗歌的反思。
  • 衡门缓步向江湄:表现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走向自然的境界。
  • 贫应同谷搜黄独:强调在贫困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处境。
  • 老合商颜拾紫芝:年老者仍在追求理想和美好。
  • 带索自成高士传:暗示诗人自我塑造的过程。
  • 买山谁乞故人资: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强调独立。
  • 焚鱼学士书床在:表现学者的艰苦与坚持。
  • 一字何曾可救饥:强调文字的局限,暗示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贫穷生活比作“焚鱼学士”,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使用“紫芝”象征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在贫困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追求知识与精神价值的决心,体现了清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诗人的创作与思考工具。
  • 江湄:象征自由与自然。
  • 紫芝:象征理想与追求。
  • 书床:象征学术与知识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 A.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
    • B. 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
    • C. 通过叙述个人经历
  2. “焚鱼学士”这一形象代表了什么?

    • A. 学者的清贫
    • B. 富裕的生活
    • C. 名士的荣耀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金德嘉的《丁丑除夕》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理想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金德嘉更多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金德嘉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