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安春谣五绝 其五 张耒 〔宋代〕 江头春泥妨踏春,闭门守春春著人。 问春著人作何味,半酣美酒听韶钧。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春泥阻碍了踏春的脚步,只好闭门不出,春意却主动找上门来。 问这春意给人带来了什么滋味,就像半醉中品尝美酒,听着美妙的音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齐安:地名,今湖北黄冈。
- 春泥:春天的泥土,因春雨而湿润。
- 踏春:春天外出游玩。
- 闭门守春:因春泥不便外出,只好在家中感受春天。
- 春著人:春意主动找上门来。
- 半酣:半醉。
- 韶钧:指美妙的音乐,韶指《韶乐》,钧指古代的乐器。
典故解析:
- 韶钧:《韶乐》是古代的一种宫廷音乐,相传为舜所作,被认为是最美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因春泥不便外出游玩,只好在家中感受春意的情景。通过对比外出踏春与闭门守春的不同体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泥不便外出踏春为切入点,通过“闭门守春”这一行为,巧妙地将春意拟人化,使其主动“著人”。后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将春意比作半醉中的美酒和美妙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愉悦和享受。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通过对春天不同体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江头春泥妨踏春”,直接点出了春泥阻碍了踏春的脚步,为后文的闭门守春做了铺垫。
- 第二句“闭门守春春著人”,通过“闭门守春”这一行为,将春意拟人化,使其主动找上门来。
- 第三句“问春著人作何味”,以问答的形式,引出春意给人带来的滋味。
- 第四句“半酣美酒听韶钧”,将春意比作半醉中的美酒和美妙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意拟人化,使其主动“著人”。
- 比喻:将春意比作半醉中的美酒和美妙的音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外出踏春与闭门守春的不同体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展现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泥:春天的泥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闭门守春:在家中感受春天,象征着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 半酣美酒:半醉中的美酒,象征着春天的愉悦和享受。
- 韶钧:美妙的音乐,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泥”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B. 春天的阻碍 C. 春天的美景 D. 春天的气息
-
诗中的“闭门守春”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无奈 B. 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C. 对春天的厌倦 D. 对春天的逃避
-
诗中的“半酣美酒听韶钧”比喻了什么? A. 春天的愉悦和享受 B. 春天的痛苦和挣扎 C. 春天的冷漠和无情 D. 春天的平淡和无趣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喜雨》:通过春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齐安春谣五绝 其五》与苏轼的《春夜喜雨》都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春意的感受,而苏轼的诗更注重对春雨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对宋诗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诗有详细的鉴赏和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