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春雨缠绵偶以遣闷》

时间: 2025-01-01 14:56:04

晓雾溟濛庭树。

弄晴无据。

深垂帘幕护轻寒,却约得、炉香住。

燕燕莺莺无语。

恼将春去。

只多落絮与飞花。

还未到、听秋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落索 春雨缠绵偶以遣闷
作者: 李慎溶 〔清代〕

晓雾溟濛庭树。
弄晴无据。
深垂帘幕护轻寒,
却约得炉香住。
燕燕莺莺无语。
恼将春去。
只多落絮与飞花,
还未到听秋雨。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雾气朦胧笼罩着庭院的树木,
想要放晴却没有依据。
深深垂下的帘幕遮挡着微寒的空气,
却约定好炉旁的香气仍然留存。
燕子和莺鸟无言以对,
心中烦恼春天即将离去。
只看到满地的落絮和飞花,
而秋雨还没来临。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雾:清晨的雾气。
  • 溟濛:形容雾气弥漫,景色朦胧。
  • 弄晴无据:想让天晴却没有凭据,暗指天气变化无常。
  • 深垂帘幕:指厚重的窗帘,遮挡了外面的寒冷。
  • 炉香:指香炉中燃烧的香料,寓意温暖和安静。
  • 燕燕莺莺:燕子和黄莺,常用来形容春天的鸟鸣。
  • 恼将春去:对于春天即将离去的烦恼。
  • 落絮与飞花:春天的花瓣和柳絮随风飘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听秋雨:期待秋天的雨声,象征着变化与新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燕燕莺莺”,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落絮”和“飞花”则是对季节更替的描绘,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慎溶,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抒情诗闻名。他的诗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捕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季,正值春雨绵绵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伤与无奈。春雨虽带来了生命的气息,但也让人对即将过去的春天感到惆怅。

诗歌鉴赏

李慎溶的《一落索 春雨缠绵偶以遣闷》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的开头描绘出清晨的雾气和庭院的宁静,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恬淡的氛围。诗人通过“晓雾溟濛庭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温暖回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弄晴无据”中,诗人巧妙地用无奈的语气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无力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深垂的帘幕不仅是对寒冷的遮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隔阂和孤独。在这个细腻的春雨中,燕子和莺鸟的无语更显得孤寂,正是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惆怅。

结尾部分的“只多落絮与飞花”,让人感受到季节的交替与流逝,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秋天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传递,让读者感受到春雨带来的缠绵与无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雾溟濛庭树:晨雾弥漫,笼罩着庭院的树木,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朦胧。
  2. 弄晴无据:想要放晴却没有依据,体现了对天气变化的无奈。
  3. 深垂帘幕护轻寒:厚重的帘幕遮挡着微寒的空气,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渴望。
  4. 却约得炉香住:尽管如此,炉中的香气依然在,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5. 燕燕莺莺无语:春天的鸟儿无言以对,象征着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惆怅。
  6. 恼将春去:对春天即将离去的烦恼与不舍。
  7. 只多落絮与飞花:周围只剩下随风飘落的柳絮和花瓣,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8. 还未到听秋雨:秋雨尚未降临,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鸟儿与时间的流逝进行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燕子和莺鸟的无语使它们似乎有了人类的情感,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感。
  • 对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抒情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雾: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朦胧。
  • 庭树:代表着生命的生长与季节的变化。
  • 炉香: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温暖。
  • 燕、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落絮、飞花:象征着春天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秋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深垂帘幕”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孤独
    D. 宁静

  2. “燕燕莺莺无语”中,燕子和莺鸟的无语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到来
    C. 孤独与寂寞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落絮与飞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李慎溶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慎溶更侧重于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的孤独,而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景象表达离别的伤感。两者在主题上有所相似,但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李慎溶诗集》
  2. 《清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