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方千里 〔宋代〕
杨柳依依窣地垂。
鞠尘波影渐平池。
霏微细雨出鱼儿。
先自别来容易瘦,
那堪春去不胜悲。
腰肢宽尽缕金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春日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杨柳在轻风中轻轻垂下,池塘的水波渐渐平静,微细的细雨中鱼儿游动。自从离别后,自己已经变得瘦弱,怎能抵挡春天的离去而感到的悲伤?腰肢也因春光的流逝而显得更加纤细。
注释:
- 杨柳依依:杨柳轻柔地垂下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鞠尘:指水波轻轻拍打而起的水花,形象生动。
- 霏微细雨:细小的雨丝,给人以轻柔的感觉。
- 自别来:自从离别以来。
- 容易瘦:形容因思念而消瘦。
- 那堪:不能忍受。
- 不胜悲:无法承受的悲伤。
- 缕金衣:形容春光下的美丽衣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千里,字子期,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日,正值花木繁盛,作者在感叹春光流逝的同时,表达了个人的离愁别恨,折射出当时社会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中通过精致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杨柳轻垂、平静的池水、细雨中的鱼儿,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这种自然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词的开头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转向了对离别的感慨。尤其是“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生动地传达了因思念而日渐憔悴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无奈。最后一句“腰肢宽尽缕金衣”则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在时光中逐渐消逝的无奈,整个词作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杨柳依依窣地垂”:描绘春天里柳树轻柔的景象,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息。
- “鞠尘波影渐平池”:水波轻轻荡漾,逐渐平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外界的美好。
- “霏微细雨出鱼儿”:细雨中鱼儿游动,生动形象,传递出春雨带来的生机。
- “先自别来容易瘦”:因思念而消瘦,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 “那堪春去不胜悲”:春天的离去让人无法承受的悲伤,情感达到高潮。
- “腰肢宽尽缕金衣”:美丽的衣裳与身体的纤细对比,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对比之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为细腻。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称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离别的伤感,体现了个人情感的脆弱与自然的无常。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同时也代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波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细雨:代表着柔情与思念,细腻而温柔。
- 金衣: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繁华,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柳依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秋天的萧瑟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
“霏微细雨出鱼儿”中“细雨”给人怎样的感觉?
A. 凶猛
B. 轻柔
C. 冷酷
答案:B -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情感?
A. 离别的愉快
B. 春天的怀念与离愁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方千里的《浣溪沙》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和思念,但更偏重于表达女性的柔情与细腻的情感,而方千里则使用更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映衬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