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时间: 2024-09-19 21:5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慢
方千里 〔宋代〕
素秋霁,云横旷野,浪拍孤堞。
柔橹悲声顿发。骊歌恨曲未阕。
念一寸回肠千缕结。
柳条在忍使攀折。
但怅惘章台路多少,相思拼愁绝。
凄切。
去程浩渺空阔。
奈断梗孤蓬,西风外蔌蔌残吹咽。
应暗为行人,伤念离别。
泪波易竭。
凝怨怀羞睹当时明月。
烟浪无穷青山叠。
鱼封远雁书渐歇。
甚时合金钗分处缺。
谩飘荡海角天涯,再见日,应怜两鬓玲珑雪。
白话文翻译
在清爽的秋天,天空湛蓝,白云横亘在辽阔的野外,海浪拍打着孤零的土堞。
轻柔的橹声悲凉地响起,唱着骊歌的哀怨,曲调未曾结束。
思念像一寸肠子,千缕的愁绪都纠缠在一起。
柳条上挂着的泪水,我忍不住去折断它。
但我只能惆怅,章台路上有多少离愁,心中的相思与愁苦交织成绝望。
凄凉的情感,去程浩渺而空阔。
在无尽的西风中,孤独的蓬草被吹得瑟瑟作响。
这也许是暗自为行人伤感,惦念着离别。
泪水很容易流尽。
我凝视着当时的明月,心中满是怨恨与羞愧。
烟波浩渺,青山重叠。
远方的鱼封和雁书渐渐停歇。
不知何时金钗相合,分离又是何时。
我在海角天涯随意飘荡,再见的那一天,想必你会怜惜我银白的鬓发。
注释
- 素秋霁:清新明朗的秋天。
- 浪拍孤堞:海浪拍打着孤零的土堞。
- 骊歌:古代的一种歌唱,通常表达离别之情。
- 章台路:指古代的离别之路,常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 凝怨怀羞:心中充满怨恨与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词作在当时颇具影响,风格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浪淘沙慢》创作于作者经历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无限感慨及对未来重逢的期许,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细腻表达。
诗歌鉴赏
《浪淘沙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描绘了在清秋时节,诗人与离别相关的种种感受。开头以“素秋霁,云横旷野”营造出一种清新而辽阔的自然景象,反衬出内心的孤寂。词中反复出现的“相思”、“离别”,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深刻体验与思考。在这首词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相得益彰的美感。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凄凉的,尤其是在“泪波易竭”及“凝怨怀羞”之句中,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得以展现。诗人不仅在表达对离别的伤感,也在探讨时间与命运的无常。结尾处提到“再见日,应怜两鬓玲珑雪”,更是将思念升华为对未来的憧憬,尽管面临着岁月的无情,依然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秋霁,云横旷野,浪拍孤堞。”:描绘秋天的清新与辽阔,海浪拍打孤零的土堞,营造孤独的氛围。
- “柔橹悲声顿发。”:轻柔的橹声带着悲伤,暗示着离愁。
- “骊歌恨曲未阕。”:唱着的离歌还未结束,情感依然浓郁。
- “念一寸回肠千缕结。”:思念如丝缠绕,愁苦难解。
- “柳条在忍使攀折。”:忍不住去折柳条,象征对过去的眷恋。
- “但怅惘章台路多少,相思拼愁绝。”:章台路上的离愁与思念交织,令人无尽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喻为一寸回肠的千缕结,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柳条、海浪赋予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同时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离别,暗示时光流逝。
- 海浪:象征着情感的波动与不安。
- 柳条:代表柔情与离愁,常用于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素秋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阴雨绵绵
B. 清爽明朗
C. 寒风刺骨
D. 炎热难耐 -
“骊歌恨曲未阕”中的“恨”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恐惧
C. 伤感
D. 疲惫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方千里的《浪淘沙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离愁与思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方千里则通过辽阔的自然景象展现孤独感。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值得比较与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