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池馆春深 方千里 〔宋代〕
池馆春深,海棠枝上斑斑雨。
酒旗斜举,风滚杨花絮。
游子征衫,凭暖阑干处。
空凝伫,杜鹃啼苦。
还报南楼鼓。
白话文翻译:
在池馆的春天深处,海棠树上落下点点雨滴。酒旗在微风中斜斜地飘扬,杨树的花絮随风飞舞。游子身着征战的衣衫,倚靠在温暖的栏干上,空自凝望,杜鹃在一旁悲鸣,似乎在回应南楼的钟鼓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馆:指池塘和馆舍,春天的景色。
- 海棠:一种花,象征美丽。
- 斑斑:点点滴滴的样子。
- 酒旗:指酒楼的标志,表明此处可以饮酒。
- 游子:漂泊在外的游子,承载思乡之情。
- 征衫:指征战的衣服,暗示游子的身份。
- 杜鹃:一种鸟,其啼声常被用来表达哀伤。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苦:杜鹃声声,常与思乡、离别相关,古时有“杜鹃啼血”的说法,意在表达游子的愁苦。
- 南楼鼓:指南楼的鼓声,古代楼上的鼓声常用于报时或活动,具有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千里,字子厚,宋代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春深之时,正值游子思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春天美景的感慨。在春雨绵绵中,游子心中满是愁苦。
诗歌鉴赏:
《点绛唇·池馆春深》是一首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词作。开篇即以“池馆春深”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春日氛围,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温暖。接着,海棠树上的“斑斑雨”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雨滴的轻柔与花朵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酒旗斜举,风滚杨花絮”则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生动感,酒旗的飘扬象征着欢愉与放松,而杨花的飞舞又增添了一丝飘渺的忧伤。游子“凭暖阑干处”,显示出他对温暖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虽身在春光明媚之地,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哀愁。
最后一句“还报南楼鼓”,不仅唤起了对故乡的情感,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游子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方千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馆春深:营造出春天深处的静谧氛围,暗示生命的复苏。
- 海棠枝上斑斑雨:海棠花的雨滴,象征着美丽与忧伤交织。
- 酒旗斜举:轻松的氛围中透出一丝惆怅。
- 风滚杨花絮:风中飞舞的杨花,暗示着游子的漂泊感。
- 游子征衫:游子身着征战的衣物,暗示他身处异乡。
- 凭暖阑干处:对温暖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
- 空凝伫:凝望空虚,表达内心的孤独。
- 杜鹃啼苦:杜鹃鸟的悲鸣与游子的情感相呼应。
- 还报南楼鼓:暗示时光流逝与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海棠枝上斑斑雨”比喻游子的忧伤。
- 拟人:杜鹃的啼鸣被赋予情感,表现游子的苦楚。
- 对仗:如“酒旗斜举,风滚杨花絮”,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游子在春日中对故乡深切的怀念与孤独的情感,透过春天的美景,反映出内心的哀愁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美丽与孤独的象征。
- 酒旗:欢愉与放松的象征。
- 杨花:漂泊与失落的象征。
- 杜鹃:哀伤与思乡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哀伤
c) 生命
d) 所有以上 -
“酒旗斜举”所描绘的场景是: a) 欢乐的饮酒场景
b) 悲伤的送别
c) 乡村的安静
d) 战场的紧张 -
诗中提到的“杜鹃”常与什么情感相关? a) 喜悦
b) 思乡
c) 生气
d) 安静
答案:
- d) 所有以上
- a) 欢乐的饮酒场景
-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对故乡与美好时光的怀念。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方千里与李清照:两位词人都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方千里的作品更注重于春日的描绘与游子的孤独,而李清照则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