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时间: 2025-01-19 17:35:04

雨断云归两作晴,夕阳鼓角动高城。

客愁正得酒排去,草色直疑烟染成。

莺为风和初命友,鸥缘水长欲寻盟。

不须苦问春深浅,陌上吹萧已卖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晴
陆游 〔宋代〕
雨断云归两作晴,
夕阳鼓角动高城。
客愁正得酒排去,
草色直疑烟染成。
莺为风和初命友,
鸥缘水长欲寻盟。
不须苦问春深浅,
陌上吹萧已卖饧。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在雨水停歇、云彩归来的时候显得格外明媚,
夕阳下,战鼓声响起,回荡在高耸的城墙上。
愁苦的客人正借着酒意来排遣心中的忧愁,
草地的颜色仿佛是烟雾染成的一般美丽。
黄莺在微风中鸣唱,仿佛是在迎接初次的朋友,
海鸥在水面上飞翔,似乎在寻找彼此的盟约。
不必过于纠结于春天的深浅变化,
因为田间小道上传来的笛声已经在卖卖糖饧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断: 雨停了。
  • 云归: 云彩回归,表示天气转晴。
  • 鼓角: 战鼓和号角,指军事活动。
  • 客愁: 流浪者的忧愁。
  • 草色直疑烟染成: 草的颜色像是被烟雾染过一样,形容颜色美丽。
  • : 黄莺,春天的鸟。
  • : 一种古代的乐器,这里指笛声。

典故解析:

  • 春深浅: 这里指春天的程度,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
  • 卖饧: 传统的春天小吃,这里指春日的热闹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以其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与忧虑。

创作背景: 《春晴》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民族危机频发。陆游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内心充满忧国忧民之情,但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春晴》以清新明丽的春天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首联“雨断云归两作晴,夕阳鼓角动高城”,通过描写天气的转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春日气氛。夕阳的映照与高城的鼓角声结合,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

中间两联“客愁正得酒排去,草色直疑烟染成”,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排遣。酒是借酒消愁的象征,而草色则以其美丽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两联“不须苦问春深浅,陌上吹萧已卖饧”,则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对春天的享受,不必过于纠结于春天的深浅变化,田间小路上吹来的笛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陆游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断云归两作晴: 描述春天的阳光在雨后显得明媚。
  2. 夕阳鼓角动高城: 晚霞映照下的城墙,营造出壮丽的场面。
  3. 客愁正得酒排去: 表达诗人借酒消愁的心情。
  4. 草色直疑烟染成: 草的颜色鲜艳如烟雾染成,形象生动。
  5. 莺为风和初命友: 黄莺鸣叫,仿佛是在迎接春天的朋友。
  6. 鸥缘水长欲寻盟: 海鸥在水面上飞翔,似在寻找伴侣。
  7. 不须苦问春深浅: 不必纠结于春天的变化。
  8. 陌上吹萧已卖饧: 田间小路上传来的笛声,带来春天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 “草色直疑烟染成”,将草色比作烟雾,形象生动。
  • 拟人: “莺为风和初命友”,将鸟儿的鸣叫拟人化,使情感更为丰富。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情绪,展现了在动荡岁月中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 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 代表洗净与新生。
  • 夕阳: 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美好。
  • 草色: 代表生命的活力。
  • : 象征春天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晴》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陆游
    D. 李白

  2. 诗中提到哪种乐器? A. 琵琶
    B. 笛
    C. 钹
    D. 箫

  3. “草色直疑烟染成”中的“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春天
    C. 酒
    D. 夕阳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宵》:描绘春夜的美丽景象。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春天的感触。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晴》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陆游的诗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王安石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故国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展现了各自的风格特点。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