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书 宋祁 〔宋代〕 经左木右适摧无几,书刀削未休。 胡能反招隐,更欲傍牢愁。 澌砚寒馀滴,窗灯明映篝。 子威销骨尽,何相得封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过左边的树木,右边的道路已被摧毁得所剩无几,书刀仍在不停地削着。怎能反而招来隐居的念头,更想靠近那牢狱般的忧愁。砚台上的墨水因寒冷而余下点滴,窗边的灯光在篝火旁显得明亮。你的威严已经消磨殆尽,为何还能得到封侯的赏赐。
注释: 字词注释:
- 经左木右适摧无几:经过左边的树木,右边的道路已被摧毁得所剩无几。
- 书刀削未休:书刀仍在不停地削着,比喻作者仍在不懈地写作或修改。
- 胡能反招隐:怎能反而招来隐居的念头。
- 更欲傍牢愁:更想靠近那牢狱般的忧愁。
- 澌砚寒馀滴:砚台上的墨水因寒冷而余下点滴。
- 窗灯明映篝:窗边的灯光在篝火旁显得明亮。
- 子威销骨尽:你的威严已经消磨殆尽。
- 何相得封侯:为何还能得到封侯的赏赐。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政治失意或对时局不满时所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感到政治上的挫折或对时局不满时所作,表达了对个人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冷清、萧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诗中“经左木右适摧无几”和“书刀削未休”描绘了环境的破败和作者不懈的努力,而“胡能反招隐”和“更欲傍牢愁”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忧愁。最后两句“子威销骨尽,何相得封侯”则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左木右适摧无几:描绘了环境的破败,左边的树木和右边的道路都被摧毁得所剩无几。
- 书刀削未休:比喻作者仍在不懈地写作或修改,表达了作者的勤奋和坚持。
- 胡能反招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怎能反而招来隐居的念头。
- 更欲傍牢愁:更想靠近那牢狱般的忧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 澌砚寒馀滴:砚台上的墨水因寒冷而余下点滴,描绘了冷清的写作环境。
- 窗灯明映篝:窗边的灯光在篝火旁显得明亮,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明亮的氛围。
- 子威销骨尽:你的威严已经消磨殆尽,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何相得封侯:为何还能得到封侯的赏赐,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书刀削未休”比喻作者仍在不懈地写作或修改。
- 拟人:“胡能反招隐”和“更欲傍牢愁”拟人化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忧愁。
- 对仗:“经左木右适摧无几”和“书刀削未休”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忧愁,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经左木右适摧无几:描绘了环境的破败。
- 书刀削未休:比喻作者的勤奋和坚持。
- 胡能反招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
- 更欲傍牢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 澌砚寒馀滴:描绘了冷清的写作环境。
- 窗灯明映篝: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明亮的氛围。
- 子威销骨尽: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何相得封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书刀削未休”比喻了什么? A. 作者的勤奋和坚持 B. 环境的破败 C. 内心的矛盾 D. 现实的无奈 答案:A
-
诗中“胡能反招隐”表达了什么? A. 作者的勤奋和坚持 B. 环境的破败 C. 内心的矛盾 D. 现实的无奈 答案:C
-
诗中“子威销骨尽”表达了什么? A. 作者的勤奋和坚持 B. 环境的破败 C. 内心的矛盾 D. 现实的无奈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宋祁的《答书》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但宋祁的诗更加冷清、萧条,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怀旧、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对宋祁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介绍,对理解宋祁的诗歌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