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紫翠林
人多穿洞出,路狭碍枯藤。
怪石如迎客,山猿不避僧。
疏林飞瀑落,绝壑乱云蒸。
素有登临兴,梯霞上百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进入紫翠林后的景象:很多人穿过山洞而出,路途狭窄被枯藤绊住。奇怪的石头好像是在迎接客人,山中的猿猴对僧侣毫不避讳。稀疏的森林中飞瀑倾泻而下,深渊中云雾缭绕蒸腾。素有登高的兴致,仿佛在梯子上向上攀登到云霞的层次。
注释:
- 穿洞:指穿过山洞。
- 碍:阻碍、妨碍。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 迎客:形容石头如同在欢迎来访的客人。
- 山猿:山中的猿猴,常常与自然环境相伴。
- 绝壑:深邃的山谷。
- 蒸:这里指云雾升腾的样子。
- 素有:本来就有。
- 登临兴:登高的兴趣或愿望。
- 梯霞:形容像梯子一样通向云霞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鋡,清代诗人,字子昌,号秋塘,晚号清江。其诗风灵秀清新,常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入紫翠林》写于曹鋡游历名山大川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山林中修身养性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紫翠林的美丽与神秘。开头几句以“人多穿洞出,路狭碍枯藤”描绘了人们在山林中探险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环境的险峻和幽深。接着,诗人通过“怪石如迎客,山猿不避僧”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奇石与猿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疏林飞瀑落,绝壑乱云蒸”中,飞瀑的奔流与云雾的蒸腾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莫测,使人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最后一句“素有登临兴,梯霞上百层”则流露出诗人对登高望远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充满了对山水的热情与向往,表现出诗人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多穿洞出:描写人们在山中探险,穿过洞穴,暗示旅途的艰辛。
- 路狭碍枯藤:道路狭窄,被枯藤缠绕,象征着路途的阻碍与艰难。
- 怪石如迎客:奇怪的石头像是在欢迎来访的客人,赋予自然以灵性。
- 山猿不避僧:猿猴对僧侣毫不避让,表现出自然的自由与和谐。
- 疏林飞瀑落:稀疏的树林中飞瀑倾泻而下,营造出动感。
- 绝壑乱云蒸:深渊中云雾缭绕,展现出自然的神秘与壮丽。
- 素有登临兴:诗人本有登高的兴趣,暗示对自然的向往。
- 梯霞上百层:形容向上攀登,仿佛登上了云霞的层次,寓意追求高远的理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怪石如迎客”,将石头比作迎接客人的形象。
- 拟人:如“山猿不避僧”,赋予猿猴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飞瀑落”和“乱云蒸”,形成对称美。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宁静与启迪。
意象分析:
- 紫翠林: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山洞:象征着探索与冒险。
- 怪石:体现了自然的奇特与变化。
- 飞瀑: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动感。
- 云蒸: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怪石”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A. 迎接客人
B. 阻碍路途
C. 形容山的高大
答案:A -
“人多穿洞出”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进入山林
B. 离开山林
C. 在山中休息
答案:A -
“疏林飞瀑落,绝壑乱云蒸”中“飞瀑”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静谧
B. 自然的壮丽
C. 自然的阴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的生活情趣。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注重宁静与内心的感受,而曹鋡则更加强调与自然的互动与探险的过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萃》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