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乙卯端午十绝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
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端午节时,孩子们需要京缬(用来制作香囊的丝绸),但由于时日已晚,买的京缬还没有回来。似乎是嫌弃没有艾草和老虎图案的香囊,所以不愿意更换生衣(端午节时儿童穿的衣服)。
注释:
- 京缬:一种精美的丝绸,常用于制作香囊。
- 艾虎:艾草和老虎图案,端午节时用艾草做香囊,象征驱邪避害。
- 生衣:指端午节时儿童所穿的衣服,通常会有特别的设计以祈求平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止庵,晚号酒泉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生于福建,主要以诗、词、文著称。他的诗风多变,时而沉郁,时而清新,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期间,节日的习俗和家庭的氛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怀以及节日的传统习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气氛,透过孩子们对京缬和艾虎的渴望,展现了节日的传统和家庭的温情。开头两句“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直接表述了孩子们对节日物品的期待,展现了节日气氛中的紧迫感和期待感。而后两句“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则细致入微地反映了儿童对传统习俗的认同与追求,艾草与老虎图案象征着节日的安全与吉祥,孩子们的拒绝则体现了他们对节日的认知和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生活的细节,又蕴含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展现了刘克庄细腻的观察力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儿女需京缬:孩子们需要京缬,表现出他们对节日的期待。
- 经时买未归:时间已晚,但所需的物品尚未到来,表达了一种焦急和等待的心情。
- 似嫌无艾虎:似乎嫌弃没有艾草和老虎图案,表现了儿童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 不肯换生衣:不愿意换上普通的衣服,强调了他们对节日特别意义的期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艾草与老虎象征着节日的吉祥与安全,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反映出节日的传统和家庭温情,强调了儿童对节日文化的认同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缬:象征着节日的美好与期盼。
- 艾虎: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驱邪避害的意义。
- 生衣:体现了节日的特殊性和家庭的关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材
B. 一种丝绸
C. 一种食物
答案:B -
诗中的“艾虎”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安全与吉祥
C. 爱情
答案:B -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期待与关怀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 苏轼的《端午》
诗词对比:
杜甫与刘克庄的端午诗作均表达了对节日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刘克庄则突出了家庭的温情和儿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