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路行》
时间: 2025-01-17 10:30: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斜路行》 ——王建 〔唐代〕
世间娶容非娶妇,中庭牡丹胜松树。
九衢大道人不行,走马奔车逐斜路。
斜路行熟直路荒,东西岂是横太行。
南楼弹弦北户舞,行人到此多回徨。
头白如丝面如茧,亦学少年行不返。
纵令自解思故乡,轮折蹄穿白日晚。
谁将古曲换斜音,回取行人斜路心。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娶妻子并不是单单看容貌,院子里的牡丹花比松树更胜一筹。
在繁华的街市中,大道人们并不走正路,而是骑马驾车走这些斜路。
走斜路的反而熟悉,走正路的却荒凉,东西之间,难道就像横亘的太行山一样吗?
南楼传来弹琴声,北户传来舞蹈声,路过的人在这里往往会停下徘徊。
年纪虽已白头,面容却如茧壳,还是像年轻人一样不愿返回故乡。
即使心里明白思乡之情,却依然在白天的晚霞中,辗转反侧。
谁又将古老的曲调换成斜音,回去的路上,行人都在斜路上迷失心神。
注释:
字词注释:
- 娶容:指娶妻子的容貌。
- 中庭:院子的中央。
- 九衢:繁华的市区或街道。
- 大道人: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 斜路:指小路或偏离正道的路。
- 南楼、北户:分别指南边的楼房和北边的门户。
- 轮折蹄:意指马车的轮子在转动,穿过白天的晚霞。
典故解析:
- 太行山:古代有名的山脉,象征阻隔。
- 牡丹与松树:牡丹象征美丽,松树象征坚韧,表达了对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生于盛唐,生活在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描写生活、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斜路行》写于王建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道路及选择的思考。面对时光流逝,诗人感到无奈与迷茫,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方向的追问。
诗歌鉴赏:
《斜路行》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斜路”和“直路”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选择与价值。开头两句以“娶容非娶妇”引入,说明在世俗的选择中,外在的美与内在的价值并不等同,暗示人们在追求美好时应更关注内心与精神的充实。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提到在繁华的城市中,“大道人不行”,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似乎在说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选择了不走繁华的正路,而是走上了斜路,这是一种隐喻,指向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与道路。
“南楼弹弦北户舞”,展现了斜路上的热闹与繁华,但“行人到此多回徨”,却暗示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迷失。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既有热闹的场景,又有孤独的心境,反映出人们在社会中常常感到迷惘。
最后,诗人以“头白如丝面如茧”自述,表达了年岁渐长的感慨,虽想归乡却依旧走在斜路上,体现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人生选择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娶容非娶妇”:强调外貌与内在的关系。
- “中庭牡丹胜松树”:比喻美丽与坚韧的对立。
- “九衢大道人不行”:指代有修养的人不愿随大流。
- “走马奔车逐斜路”:隐喻人生的选择与偏离。
- “斜路行熟直路荒”:反映出对熟悉与陌生的思考。
- “南楼弹弦北户舞”:描绘生活热闹的场景。
- “行人到此多回徨”:表达迷惘与犹豫的心态。
- “头白如丝面如茧”:引申生命的流逝与感慨。
- “纵令自解思故乡”:虽然明白却难以回归。
- “谁将古曲换斜音”:质疑生活的变迁与自我迷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选择比作斜路与直路。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强调迷茫与犹豫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生选择的复杂性与迷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人们在生活道路上的反思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美丽、高贵。
- 松树:象征坚韧、长寿。
- 斜路:象征人生的偏离与选择。
- 白发:象征岁月与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斜路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建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牡丹”比作什么? A. 竹子
B. 松树
C. 荷花
D. 玫瑰 -
“世间娶容非娶妇”意指什么? A. 重外表轻内在
B. 重内在轻外表
C. 外表与内在无关
D. 婚姻不重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建与李白:两者都在作品中表达了人生感慨,但王建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