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溪口广慈寺
作者: 钱彦远 〔宋代〕
寺跨长溪山四回,
杉松微径尽莓苔。
门前潮上不须看,
常恐尘埃随水来。
白话文翻译:
这座寺庙跨越了长溪,蜿蜒曲折,四周被山环绕,
小路旁是松杉,细小的径道被莓苔覆盖。
门前的潮水上涨,不必去仔细观看,
我常常担心尘埃会随着水流而来。
注释:
- 寺跨:寺庙横跨,横亘在某地。
- 长溪:指长长的溪流,溪水潺潺流过。
- 山四回:四面环山,形成闭合的空间。
- 杉松:高大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青。
- 微径:小径,指狭窄的道路。
- 莓苔:莓苔是苔藓的一种,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 潮上:潮水上涨。
- 尘埃:尘土、杂质。
- 随水来:随着水流而来,暗示外界的干扰与影响。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一处宁静的寺庙景象,体现了士人对自然和内心平和的向往。寺庙作为修行和避世的地方,在古代文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中“尘埃随水来”的表达体现了文人对于外界尘世的警惕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钱彦远,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面对自然环境的静谧时,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寺庙作为一种文化和宗教的象征,也代表了文人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歌鉴赏:
《题溪口广慈寺》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幽静寺庙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以“寺跨长溪山四回”点出寺庙的位置,展现出环境的幽静与美丽。通过“杉松微径尽莓苔”一方面描绘了小路的景致,另一方面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最后两句则显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忧虑,尽管身处宁静之地,内心却不免受外界尘埃的影响。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值得读者反复品味。同时,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示了典型的宋代诗词风格,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寺跨长溪山四回”:寺庙位于长溪之上,四面环山,表现出幽静的环境。
- “杉松微径尽莓苔”:小路被松树和莓苔覆盖,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门前潮上不须看”:门前潮水上涨,虽美却不值得过于关注。
- “常恐尘埃随水来”:对外界尘埃的担忧,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与自然环境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对仗: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尘埃随水来”表现出对外界干扰的生动描绘。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对尘世纷扰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和外在世界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寺庙:象征修行与内心宁静。
- 溪水:流动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杉松: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着生命的持久。
- 莓苔:表现自然的细腻与温柔,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寺跨长溪”的意思是: A. 寺庙在长溪的对面
B. 寺庙位于长溪之上
C. 寺庙在长溪下游 -
“常恐尘埃随水来”中的“尘埃”指的是: A. 细小的物体
B. 外界的干扰与烦恼
C. 水中的杂质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忧虑
C. 愤怒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鹿柴》
-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思考;
- 《鹿柴》:通过山水的映衬,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淡漠。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