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重过垂虹)》
时间: 2025-01-04 10:5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重过垂虹)
作者: 张炎 〔宋代〕
声短棹,柳色长条,无花但觉风香。
万境天开,逸兴纵我清狂。
白鸥更闲似我,趁平芜飞过斜阳。
重叹息,却如何不,梦里黄粱。
一自三高非旧,把诗囊酒具,千古凄凉。
近日烟波,乐事尽逐渔忙。
山横洞庭夜月,似潇湘不似潇湘。
归未得,数清游多在水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舟行水上,柳条轻垂,尽管没有花朵,却能感受到阵阵清香。四周的景色开阔,心中逸兴飞扬。白鸥在水面上悠闲地飞过,夕阳斜照在平静的水面上。我不禁长叹,怎能不在梦中沉醉?自从三高(指高峰、名士等)之后,诗酒囊中的情怀已变得凄凉。近日,烟波浩渺,欢乐的事情似乎都被渔忙冲淡了。山间的洞庭湖夜晚的明月,似乎与潇湘相似又不似。归来未能得,清游的日子多在水乡中。
注释
- 声声慢:词牌名,曲调缓慢。
- 棹:指船桨。
- 逸兴:指超逸的兴致。
- 白鸥:指白色的海鸥,象征自由与闲适。
- 黄粱:指“黄粱美梦”,出自《庄子》,比喻虚幻的梦想。
- 三高:指高峰、名士的高洁情怀。
- 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象征柔美的风景。
典故解析
- 黄粱梦:源于《庄子》,讲述的是一个人做梦时拥有荣华富贵,醒来却发现一切只是一场梦,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幻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景阳,号惭愧,宋代词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以婉约、清丽著称,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声声慢(重过垂虹)》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和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开头部分,词人通过对“柳色长条”、“无花但觉风香”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展现了水乡的独特魅力。随后,白鸥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象征着一种自由的生活态度。
中间部分,词人发出长叹,感叹人生如梦,似乎在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虚幻的美好中。最后,词人意识到,虽然身处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内心却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上,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张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声短棹,柳色长条,无花但觉风香:舟行水面,桨声轻短,柳条轻垂,虽无花朵,却能感受到一阵风香。
- 万境天开,逸兴纵我清狂:四周的景色开阔,心中愉悦的情绪放飞自我。
- 白鸥更闲似我,趁平芜飞过斜阳:白鸥在水面上愉快飞翔,更显得我悠闲自在,夕阳斜照下的平静水面。
- 重叹息,却如何不,梦里黄粱:我忍不住长叹,难道不该在梦中迷醉吗?(暗指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一自三高非旧,把诗囊酒具,千古凄凉:自从与名士的高洁情怀无缘后,诗酒囊中的情感已变得凄凉。
- 近日烟波,乐事尽逐渔忙:最近的日子里,烟波浩淼,快乐的事情被忙碌的渔事冲淡了。
- 山横洞庭夜月,似潇湘不似潇湘:山间的洞庭湖夜晚明月,虽然似潇湘,但又不是那种潇湘的感觉。
- 归未得,数清游多在水乡:归来的路途尚未到达,清游的快乐时光多在水乡漂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鸥比作自己的悠闲,展现一种向往自由的心态。
- 拟人:柳色长条、无花却觉风香,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声短棹”与“柳色长条”,形成和谐的音韵与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生机,反映出春天的气息。
- 白鸥:象征自由与闲适,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 烟波:代表宁静的水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沉静。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传达出一种诗意的生活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下列哪个意象与“自由”相关? A. 柳色长条
B. 白鸥
C. 烟波
D. 斜阳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黄粱”比喻的是__。
-
判断题: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对/错)
答案
- B
- 虚幻的梦想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张炎《声声慢》与李清照《如梦令》对比:
两首词都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张炎的词更显得沉思与忧伤,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对幸福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张炎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