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子默》
时间: 2025-01-06 08:5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黄子默 元佑不复见,太史今诸孙。 人物尚论世,典刑故犹存, 酣歌拓金戟,三年佐雄藩。 超然车马中,高韵独孤骞。 永怀白鸥盟,修竹满故园。 得句见眉睫,外慕何足言。 顾以感知己,跋马向修门。 朝开英俊管,王度待讨论。 小试翰林手,乘槎薄昆仑。 我懒卧衡麓,秋风撷兰荪。 交游叹益落,拭目看腾掀。 轩冕岂足贵,政尔名义尊。 执手念相闻,此意古所敦。
白话文翻译:
元佑的时代已不再见,如今只有太史的子孙。 谈论人物还需看世代,旧时的典范依然存在, 畅饮高歌,挥舞金戟,三年辅佐强大的藩镇。 在车马喧嚣中显得超然,高雅的韵味独自飞翔。 永远怀念与白鸥的盟约,故园中满是修竹。 得到佳句便显现在眉睫之间,对外界的羡慕何足挂齿。 因为感念知己,骑马向着修门而去。 朝廷开放英才的管道,等待讨论王者的度量。 稍微展示翰林的才华,乘着木筏接近昆仑。 我懒散地躺在衡麓,秋风中采摘兰荪。 感叹交游日益减少,拭目以待新的崛起。 华丽的官服何足珍贵,重要的是名义上的尊贵。 握手怀念相互的传闻,这种情意自古以来就应敦厚。
注释:
- 元佑:宋哲宗年号,指代那个时代。
- 太史: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史书。
- 典刑:典范,模范。
- 酣歌:畅饮高歌。
- 金戟:古代兵器,象征武力。
- 雄藩:强大的藩镇。
- 孤骞:独自飞翔。
- 白鸥盟:与白鸥为盟,指隐逸的生活。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眉睫:眉梢,比喻眼前。
- 修门:古代宫门,指朝廷。
- 英俊管:选拔英才的管道。
- 王度:王者的度量。
- 翰林:翰林院,负责编纂国史、起草诏令等。
- 乘槎:乘木筏,比喻追求高远。
- 昆仑:神话中的高山,象征高远。
- 衡麓:衡山的山麓。
- 兰荪:兰花的根,比喻高洁。
- 轩冕:华丽的官服。
- 名义尊:名义上的尊贵。
- 敦:敦厚,真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送别友人黄子默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不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子默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高尚品格的推崇。诗中“酣歌拓金戟,三年佐雄藩”描绘了黄子默的英勇和忠诚,而“超然车马中,高韵独孤骞”则突出了他的超凡脱俗。作者通过对“白鸥盟”和“修竹满故园”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轩冕岂足贵,政尔名义尊”则体现了对官场虚名的不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佑不复见,太史今诸孙。”:开篇点明时代变迁,太史的子孙成为现在的代表。
- “人物尚论世,典刑故犹存,”:强调人物的评价需要考虑时代背景,但旧有的典范依然存在。
- “酣歌拓金戟,三年佐雄藩。”:描绘黄子默的英勇和忠诚。
- “超然车马中,高韵独孤骞。”:突出黄子默的超凡脱俗。
- “永怀白鸥盟,修竹满故园。”: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得句见眉睫,外慕何足言。”:说明得到佳句的喜悦,对外界的羡慕不值一提。
- “顾以感知己,跋马向修门。”:因为感念知己,黄子默骑马向朝廷而去。
- “朝开英俊管,王度待讨论。”:朝廷开放选拔英才的管道,等待讨论王者的度量。
- “小试翰林手,乘槎薄昆仑。”:稍微展示翰林的才华,追求高远。
- “我懒卧衡麓,秋风撷兰荪。”:作者懒散地躺在衡山山麓,秋风中采摘兰花。
- “交游叹益落,拭目看腾掀。”:感叹交游日益减少,拭目以待新的崛起。
- “轩冕岂足贵,政尔名义尊。”:华丽的官服何足珍贵,重要的是名义上的尊贵。
- “执手念相闻,此意古所敦。”:握手怀念相互的传闻,这种情意自古以来就应敦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超然车马中,高韵独孤骞”中的“孤骞”比喻黄子默的超凡脱俗。
- 拟人:如“永怀白鸥盟”中的“白鸥盟”拟人化,指隐逸的生活。
- 对仗:如“酣歌拓金戟,三年佐雄藩”中的“酣歌”与“拓金戟”,“三年”与“佐雄藩”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不屑。通过对比黄子默的超凡脱俗和作者自己的隐逸情怀,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 “白鸥盟”:象征隐逸的生活。
- “修竹”:象征高洁。
- “金戟”:象征武力。
- “昆仑”:象征高远。
- “兰荪”:象征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酣歌拓金戟”描绘了黄子默的什么特点? A. 英勇 B. 忠诚 C. 超凡脱俗 D. 高洁
-
作者通过“永怀白鸥盟”表达了什么? A. 对官场的不屑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友人的赞赏 D. 对未来的期望
-
诗中“轩冕岂足贵,政尔名义尊”体现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官场的虚名 B. 隐逸的生活 C. 友人的赞赏 D. 未来的期望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吕祖谦的《送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送黄子默》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望,而朱熹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栻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