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时间: 2025-01-20 00:44:02

碕岸接芳蹊,琴觞此自怡。

林花朝落砌,山月夜临池。

雨积蛙鸣乱,春归鸟哢移。

惟应乘兴客,不待主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作者:欧阳修 〔宋代〕

碕岸接芳蹊,琴觞此自怡。
林花朝落砌,山月夜临池。
雨积蛙鸣乱,春归鸟哢移。
惟应乘兴客,不待主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优美的兰皋亭的景象。诗中写道,岸边的小路通向芳草地,琴音与酒杯相伴令人愉悦。林间的花朵在清晨纷纷落在石阶上,夜晚的山月照在池塘边。雨水积聚,青蛙的鸣叫声显得杂乱,春天的归来伴随着鸟儿的歌唱。惟有那些乘兴而来的客人,才不在乎主人是否知晓他们的到来。


注释

  • 碕岸:指海岸或河岸,这里表示连接的岸边。
  • 芳蹊:芳香的小路。
  • 琴觞:琴和酒杯,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林花:指树林中的花朵。
  • 朝落砌:早晨时花瓣落在石阶上。
  • 山月:山中的明月。
  • 夜临池:夜晚照在池塘上。
  • 雨积:雨水积聚。
  • 蛙鸣乱:青蛙的叫声杂乱。
  • 春归:春天的到来。
  • 鸟哢移:鸟儿在鸣叫和迁徙。
  • 惟应:惟有,只有。

典故解析

该诗无明显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诗词、词、文论等多方面成就著称,尤其在诗词上,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晚年,他在兰皋亭游玩时,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际交往的乐趣,因而写下此诗以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文人生活的闲适与雅趣。开篇“碕岸接芳蹊,琴觞此自怡”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场景,诗人自得其乐,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紧接着,诗中描绘了早晨和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与生机。“雨积蛙鸣乱,春归鸟哢移”,这里不仅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青蛙的鸣叫和鸟儿的歌唱交织,显示出春的活力与生机。最后一句“惟应乘兴客,不待主人知”则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强调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共享快乐的重要性。这首诗的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风雅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碕岸接芳蹊:岸边的小路与芳草相接,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 琴觞此自怡:琴音和酒杯的陪伴让人心旷神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林花朝落砌:早晨林间的花落在石阶上,展现出自然的细腻之美。
    • 山月夜临池:夜晚的明月照在池塘边,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雨积蛙鸣乱:雨水积聚,青蛙鸣叫声显得杂乱,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春归鸟哢移:春天的归来伴随着鸟儿的歌唱,象征着生命的再生。
    • 惟应乘兴客,不待主人知:强调朋友间的情谊与共享快乐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与酒比作生活中的乐趣,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青蛙的鸣叫被赋予了“乱”的情感,增强了动感。
    • 对仗:如“林花朝落砌,山月夜临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友谊的重要性,歌颂了生活中那些简单而美好的瞬间。


意象分析

  • 碕岸:象征自然的宁静。
  • 琴觞:表现文人生活的雅趣。
  • 林花:象征生命的美好。
  • 雨积:暗示春天的变化。
  • 蛙鸣:体现了自然的生动。
  • 春归:象征希望与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琴觞”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乐器和酒杯
    C. 花卉

  2. “惟应乘兴客”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只有开心的人
    B. 只有乘兴而来的人
    C. 主人知道的客人

  3.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欧阳修的《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欧阳修则体现了人与友人间的欢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集》
  • 《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