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时间: 2025-01-02 03:49:42

边头能走马,猿臂李将军。

射虎群胡伏,开弓绝塞闻。

海山谙向背,攻守别风云。

只为坑降罪,轻车未转勋。

望湖关下战,杂虏丧全师。

鸟啄豺狼将,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下曲

边头能走马,猿臂李将军。
射虎群胡伏,开弓绝塞闻。
海山谙向背,攻守别风云。
只为坑降罪,轻车未转勋。
望湖关下战,杂虏丧全师。
鸟啄豺狼将,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

白话文翻译

边塞之地可以骑马,像猿臂般有力的李将军。
他射杀敌虎,伏击胡族敌人,
拉弓射箭的声音传遍了边塞。
对海山地势了如指掌,攻守之间变化如风云。
只因为要惩罚降兵,轻装出征未能立下战功。
在望湖关下激战,杂牌敌军几乎全军覆没。
鸟儿啄食豺狼的将领,沙土掩埋了日月的旗帜。
牛羊在赤狄的威胁下四散逃奔,部落也分崩离析。
都护在清晨出征,铭刻功勋埋葬了死者的尸体。

注释

  • 边头:边疆的前线。
  • 猿臂:形容李将军臂力强大,像猿猴的手臂一样有力。
  • 射虎:射猎猛虎,形容勇猛的战斗。
  • 群胡:指多次入侵的胡人。
  • 坑降罪:指对投降的敌人进行惩罚。
  • 铭功瘗死尸:为死者铭记功绩而埋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边疆战争与士兵的英勇,风格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争时期,反映了士兵在战斗中的勇敢与牺牲,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塞下曲》以边塞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悲壮。诗中不仅描绘了战斗的场景,还通过李将军的形象,传达了对将士勇敢精神的赞美。开头几句以李将军的形象为引,展现了他在战斗中的果敢与技术,接着通过对敌人形象的描绘,表现了战争的残酷。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战斗结果的反思,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对生命的漠视。结尾部分通过对牛羊逃窜、部落散落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人心的惶惶不安。整首诗气势磅礴,却又透出深深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头能走马:战争前线可以骑马快速行军。
  2. 猿臂李将军:李将军勇猛,力量如猿臂般强大。
  3. 射虎群胡伏:描述他勇敢地在战斗中射杀敌人。
  4. 开弓绝塞闻:他的弓箭声传遍了边塞,表现出战斗的激烈。
  5. 海山谙向背:对地形了如指掌,显示出丰富的战争经验。
  6. 攻守别风云:攻守变化如风云,体现了战斗的复杂性。
  7. 只为坑降罪:只因要对投降的敌人进行惩罚。
  8. 轻车未转勋:轻装出征未能获得战功,表现出战斗的无奈。
  9. 望湖关下战:在望湖关下展开激烈的战斗。
  10. 杂虏丧全师:敌人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
  11. 鸟啄豺狼将:比喻强敌被击杀,象征着战争的残酷。
  12. 沙埋日月旗:战旗被沙土掩埋,象征失去光辉的历史。
  13. 牛羊奔赤狄:牛羊在敌人威逼下四散逃窜。
  14. 部落散燕耆:部落因战争而分崩离析,悲惨的景象。
  15. 都护凌晨出:都护清晨出征,象征着无尽的战争。
  16. 铭功瘗死尸:为死者铭刻功勋,表现了对战士的敬意和悲痛。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猿臂”)、对仗(“攻守别风云”)、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边疆将士英勇的赞美,同时对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思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士兵的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将军:勇猛的象征,代表将士的英勇。
  • :象征敌人,猛然袭来。
  • 沙土:象征战争的破坏与遗留的伤痛。
  • 牛羊:代表无辜的生灵,体现战争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塞下曲》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元代

  2. 诗中提到的李将军有什么特点? A. 文采斐然
    B. 勇猛如猿
    C. 温文尔雅
    D. 机智过人

  3. 诗中牛羊奔逃象征着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生命的自由
    C. 战争的破坏
    D. 物质的富裕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从军行》王昌龄
  • 《出塞》王维

诗词对比: 《出塞》与《塞下曲》均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情景,前者更注重对将士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战争的残酷。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将士的忠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