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时间: 2024-12-29 16:57:16

见时羞。

别时愁。

两次三番不自由。

教侬怎罢休。

倦梳头。

怕凝眸。

明月光中上小楼。

摄山红叶秋。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长相思
作者: 王荪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见时羞。别时愁。
两次三番不自由。
教侬怎罢休。
倦梳头。怕凝眸。
明月光中上小楼。
摄山红叶秋。


白话文翻译:
见面时感到害羞,分别时满心愁苦。
两三次相聚都无法自在,
叫我如何才能放下这份情感?
梳理头发感到疲倦,害怕与他对视。
在明亮的月光下,独自登上小楼,
看到山间红叶映秋的美景。


注释:

  • 见时羞:见面时感到害羞,表达相思之情。
  • 别时愁:分别时感到忧愁,强调离别的痛苦。
  • 两次三番:多次相见,表示相聚的频繁与不易。
  • 教侬怎罢休:指的是情感难以割舍。
  • 倦梳头:表示内心的烦恼,甚至连打理头发都感到疲惫。
  • 怕凝眸:害怕与爱人对视,流露出对情感的复杂和矛盾。
  • 明月光中上小楼:在月光下的楼台,营造出孤独感。
  • 摄山红叶秋:描绘秋天的红叶,象征思念的深沉。

典故解析:
“明月”常作为思乡、思念的意象,象征着人的情感寄托;“红叶”则常常与秋天相连,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荪,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人间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长相思》是王荪对情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可能来源于他个人的爱情经历或对身边人情感的观察。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长相思》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相思之苦。全诗从见面时的羞怯,到分别时的愁苦,展现了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明月”和“红叶”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氛围,暗示着思念的无奈和秋天的凋零。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浓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和无法相聚的无奈,表现出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整首诗在形式上较为简洁,却在内容上极具深度,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感受到那种“欲言又止”的情感纠葛。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见时羞:表达了相见时的心情,羞涩而甜美。
    • 别时愁:分别时的愁苦,情感的对比突出。
    • 两次三番不自由:强调相聚的短暂和情感的羁绊。
    • 教侬怎罢休:表明对相思情感的执着与无奈。
    • 倦梳头:象征内心的烦闷,反映生活中的困扰。
    • 怕凝眸:对视可能带来的情感冲击。
    • 明月光中上小楼:独自一人,思念加深。
    • 摄山红叶秋:秋天景色与思念交织,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秋天的红叶,象征凋零与伤感。
    • 对仗:如“见时羞”与“别时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情感张力。
  3.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深刻反映出相思之苦和时间流逝带来的伤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美好。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常常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红叶:秋天的标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感情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见时羞”表达的情感是: A. 开心
    B. 羞涩
    C. 愤怒

  2. “别时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 A. 友谊
    B. 思念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 by 李煜
  • 《离骚》 by 屈原

诗词对比:
可以将《长相思》与李煜的《相见欢》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但李煜的诗风更为悲怆,而王荪则通过秋天的意象增添了些许温柔的美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王荪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