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安州孝感县偶感寒疾卧病舟中复大风不可解舟晚方离去》

时间: 2025-01-04 08:13:58

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缆沙边树。

船中病客昼闭篷,睡起空江日亭午。

鸡犬萧条数家县,市声已变淮南语。

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次安州孝感县偶感寒疾卧病舟中复大风不可解舟晚方离去 张耒 〔宋代〕

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缆沙边树。 船中病客昼闭篷,睡起空江日亭午。 鸡犬萧条数家县,市声已变淮南语。 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

白话文翻译:

船头上的风声像万鼓齐鸣,小船系在沙边的树上。 船中的病客白天关闭船篷,醒来时已是日中时分,空荡的江面。 鸡犬声稀疏,几户人家的县城,市集上的声音已变成淮南的方言。 船夫们长时间地叫唤也不醒,小船像一片叶子在波涛间舞动般离去。

注释:

  • 舟次:船停泊的地方。
  • 安州孝感县:地名,今湖北省孝感市。
  • 扁舟:小船。
  • 系缆:系船的绳索。
  • 病客:指作者自己,因病在船中。
  • 昼闭篷:白天关闭船篷。
  • 日亭午:太阳正中,即中午。
  • 鸡犬萧条:形容人烟稀少,冷清。
  • 淮南语:淮河流域的方言。
  • 长年三老:指船夫,长时间工作的人。
  • 一叶:比喻小船。
  • 波间去如舞:形容船在波浪中轻盈地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此诗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病痛和对周围环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安州孝感县停留时,因感寒疾而卧病舟中,又遇大风,无法解缆离去,直到傍晚风势减弱才得以离开。诗中描绘了病中的孤寂和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中旅人的孤寂和对周围环境的感受。首句以“风声鸣万鼓”形容风势之大,生动而形象。接着描绘病客在船中的情景,通过“昼闭篷”和“睡起空江日亭午”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病中的无聊。后两句通过对县城的萧条和市声的变化,以及船夫的呼唤不醒,进一步加深了孤寂和无奈的氛围。最后以“一叶波间去如舞”结束,既是对船行轻快的描写,也隐含了病客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船头风声鸣万鼓”:用“鸣万鼓”比喻风声之大,形象生动。
  2. “扁舟系缆沙边树”:描述小船系在沙边的树上,静中有动。
  3. “船中病客昼闭篷”:病客白天关闭船篷,显示出病中的孤寂。
  4. “睡起空江日亭午”:醒来时已是中午,空荡的江面,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病中的无聊。
  5. “鸡犬萧条数家县”:县城人烟稀少,冷清。
  6. “市声已变淮南语”:市集上的声音已变成淮南的方言,显示出地域的变化。
  7. “长年三老唤不醒”:船夫长时间地叫唤也不醒,加深了孤寂和无奈的氛围。
  8. “一叶波间去如舞”:小船像一片叶子在波涛间舞动般离去,既是对船行轻快的描写,也隐含了病客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风声鸣万鼓”用鼓声比喻风声,形象生动。
  • 拟人:“长年三老唤不醒”将船夫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缆沙边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病中旅人的孤寂和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表达了病中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风声:比喻为“鸣万鼓”,形象生动。
  • 小船:比喻为“一叶”,轻盈而脆弱。
  • 县城:萧条,人烟稀少,冷清。
  • 市声:已变淮南语,显示出地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声鸣万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船中病客昼闭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聊 B. 兴奋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A

  3. 诗中“一叶波间去如舞”隐含了什么? A. 病客对自由的向往 B. 病客对疾病的恐惧 C. 病客对家乡的思念 D. 病客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描绘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对自由的向往。
  • 杜甫《旅夜书怀》:描绘了旅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描绘了旅途中的孤寂,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病中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梦境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