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作二首》

时间: 2025-01-14 22:08:46

朝寒却觉春衣薄,禅诵还将酒盏疏。

落尽江城千树雪,门前杨柳已藏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日作二首 张耒 〔宋代〕

朝寒却觉春衣薄,禅诵还将酒盏疏。 落尽江城千树雪,门前杨柳已藏乌。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寒冷让人感觉春天的衣服还是太薄,静坐禅诵时酒杯也显得疏远。江城里的树木都落满了雪,门前的杨柳树下已经藏起了乌鸦。

注释:

  • 朝寒:早晨的寒冷。
  • 禅诵:静坐禅修时的诵经。
  • 酒盏疏:酒杯显得疏远,指不饮酒或少饮酒。
  • 千树雪:形容树木被雪覆盖,如同千树皆白。
  • 藏乌:乌鸦藏匿,指乌鸦在杨柳树下栖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作于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寒食的习俗。

创作背景: 寒食节是春天的节日,但诗中却描绘了寒冷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诗人在寒食日静坐禅诵,不饮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日的清晨为背景,通过对比春衣的薄与朝寒的冷,禅诵的静与酒盏的疏,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后两句以“落尽江城千树雪”描绘了冬日的余韵,而“门前杨柳已藏乌”则暗示了春天的悄然来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朝寒却觉春衣薄”,通过“朝寒”与“春衣薄”的对比,表达了时节交替时的寒冷感受。
  • 第二句“禅诵还将酒盏疏”,用“禅诵”与“酒盏疏”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第三句“落尽江城千树雪”,以“千树雪”形容冬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寒冷的氛围。
  • 第四句“门前杨柳已藏乌”,通过“杨柳藏乌”暗示春天的到来,与前文的寒冷形成对比,展现了时节的变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朝寒”与“春衣薄”,“禅诵”与“酒盏疏”,以及冬日的“千树雪”与春天的“杨柳藏乌”。
  • 拟人:“杨柳已藏乌”中的“藏”字赋予杨柳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寒食日清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朝寒”、“春衣薄”、“禅诵”、“酒盏疏”、“千树雪”、“杨柳藏乌”。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千树雪”象征冬日的寒冷和静谧,“杨柳藏乌”则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禅诵还将酒盏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沉溺于酒 B. 超脱世俗 C. 追求权力 D. 逃避现实

  2. “门前杨柳已藏乌”中的“藏”字有何象征意义?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结束 C. 乌鸦的栖息 D. 杨柳的生长

答案: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寒食帖》:同样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寒食日作二首》与苏轼的《寒食帖》都以寒食节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