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安春谣五绝 江上鱼肥春水生, 江头花落草青青。 蒌蒿芽长芦笋大, 问君底事爱南烹。
白话文翻译:
江上的鱼儿肥美,春天的水波荡漾, 江边的花朵凋落,青草郁郁葱葱。 蒌蒿的嫩芽茁壮,芦笋也长得粗大, 请问你为何偏爱南方的烹饪?
注释:
- 蒌蒿:一种水生植物,嫩芽可食用。
- 芦笋:芦苇的嫩芽,也是一种食材。
- 南烹:指南方的烹饪方式,可能指南方菜肴的烹饪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齐安(今湖北黄冈)任职期间,表达了对春天江边景色的喜爱和对南方烹饪的偏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自然景色,通过鱼肥水生、花落草青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最后一句提问,表达了对南方烹饪的喜爱,可能是作者在南方生活时的真实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色,通过“鱼肥春水生”和“花落草青青”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蒌蒿芽长芦笋大,进一步以食物为媒介,体现了春天的丰饶。最后一句“问君底事爱南烹”,以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入了对南方烹饪的喜爱,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明快,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鱼肥春水生”:描绘了江上鱼儿肥美,春水荡漾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江头花落草青青”:江边的花朵凋落,青草郁郁葱葱,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了春天的变化。
- “蒌蒿芽长芦笋大”:蒌蒿的嫩芽茁壮,芦笋也长得粗大,以食物为媒介,体现了春天的丰饶。
- “问君底事爱南烹”: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了对南方烹饪的喜爱,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鱼肥春水生”与“花落草青青”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鱼肥”、“花落”等拟人化的表达,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江边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表达了对南方烹饪的喜爱,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鱼肥:象征春天的丰饶和生机。
- 花落:象征春天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 草青青: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蒌蒿芽长芦笋大:象征春天的丰饶和食物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蒌蒿”和“芦笋”分别是什么? A. 水生植物的嫩芽和芦苇的嫩芽 B. 水果和蔬菜 C. 花卉和草本植物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问君底事爱南烹”表达了什么? A. 对北方烹饪的喜爱 B. 对南方烹饪的喜爱 C. 对烹饪的厌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杨万里的《小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齐安春谣五绝》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色,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食物的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