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县丞厅即事
唐代:王建
宫殿半山上,人家高下居。
古厅眠受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
圣朝收外府,皆自九天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县丞在厅堂中的所见所感:山上有宫殿,而人家则分布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古老的厅堂里,似乎总是有梦魇缠绕,老吏们所说的话语多是虚无而无用的。雨水冲刷着荒废的竹林,溪水的沙子填满了被遗忘的渠道。如今的圣朝收拾外府,所有的一切都仿佛在九天之上被清除。
注释:
- 宫殿:指的是高大的建筑,通常为皇帝或权贵所居。
- 高下居:形容人们居住的地方高低不平,显示了地形的起伏。
- 古厅:指的是古老的厅堂,象征着历史的久远。
- 受魇:受到梦魇的困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 老吏:年长的官员,通常指地方的官吏。
- 语多虚:说的多是空话,没有实际意义。
- 荒竹:指的是被遗弃的竹子,象征着荒凉。
- 废渠:指的是已经失去功能的水渠。
- 圣朝:指的是统治的朝代,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 九天:古代神话中最高的天,象征着极高的权威和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公元770年—814年),字思国,号少游,唐代诗人。王建生于政治动荡和变迁的时代,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社会景象,兼具讽刺和抒情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担任某地县丞期间,反映了他对地方治理和社会现状的观察与思考。诗中表现出对官场虚浮的批判,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照,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建的《县丞厅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以“宫殿半山上,人家高下居”描绘了一个山水相间的宁静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这种宁静却逐渐被现实的荒凉所冲淡。古厅的梦魇,老吏的空谈,雨水洗净荒竹,溪沙填满废渠,这一系列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诗中,王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雨水”“荒竹”“废渠”等,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对人事的隐喻,表现出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圣朝收外府,皆自九天除”,更是将个人的感受上升到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暗示着在圣明的朝代下,所有的腐败与荒废都将被清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盼。王建用他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官场生活的虚伪与人情冷暖,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宫殿半山上:描绘了一个高耸的宫殿,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人家高下居: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分布与社会的阶层差异。
- 古厅眠受魇:古老的厅堂中,诗人感受到梦魇的压迫,暗示着心灵的困扰。
- 老吏语多虚:年长官吏多言无物,反映出官场的无能与虚伪。
- 雨水洗荒竹:通过雨水的冲刷,象征着对荒废事物的清理与重生。
- 溪沙填废渠:溪水的沙子填满了失去功能的水渠,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忘。
- 圣朝收外府:提及朝代的公正与治理,隐喻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 皆自九天除:将一切负面因素归于天上,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下居”与“古厅眠”,形成了整齐的音韵美。
- 比喻:将“梦魇”与官场生活联系,表现内心的压抑。
- 象征:如“雨水洗荒竹”,象征着希望与重生的可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官场虚浮的批判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殿:象征权利、地位,反映社会的等级制度。
- 古厅: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遗憾。
- 雨水:象征洗净与重生,展现自然的力量。
- 荒竹:象征被遗忘的事物,反映社会的荒凉。
- 废渠:象征失去功能的事物,暗示历史的遗忘与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厅眠受魇”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宁静
B. 惆怅
C. 欢喜 -
“雨水洗荒竹”中,雨水的作用是什么? A. 冲刷与清理
B. 破坏
C. 增长 -
诗中的“圣朝”指的是哪个方面? A. 诗人的个人生活
B. 理想的政治环境
C. 自然景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命运与个人困境的思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王建与杜甫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上有相似之处,但王建更多运用自然意象来反映内心情感,而杜甫则偏重于直接的社会批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杜甫等唐诗鉴赏专著
- 相关的唐代文学研究论文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建的《县丞厅即事》,并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