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

时间: 2025-01-06 07:17:27

  予以罪废,无所归。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

人固动物耳。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白话文翻译

我因罪被废,无处可归。乘小船来到吴中,开始租房子居住。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闷热,住的地方都很狭小,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渴望找到一个高爽开阔的地方,以舒展我的心情,但未能如愿。一天,我经过郡学,向东望去,草木茂盛,山高水阔,与城中的景象大不相同。沿着水边,我在杂花和修竹之间找到了一条小径。向东走几百步,有一块被遗弃的土地,长宽约五六十寻,三面环水。桥的南边,地势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居,左右都是茂密的林木。我向老人打听,得知这是钱氏在位时,近戚孙承右的池馆。这里的地势高低起伏,遗留下来的美景依然存在。我喜爱这里,徘徊良久,最终用四万钱买下了它,在北岸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沧浪亭。亭前是竹林,亭后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无穷无尽。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竹子,光影在亭子和门户间交会,尤其适合风月的欣赏。我常常划着小船,头戴幅巾前来,到了这里就忘却了归去。我饮酒放歌,坐下仰天长啸,没有野老的打扰,只有鱼鸟与我共乐。身体舒适,心灵就不烦乱,观察和听闻都是纯净的,道义也就明了。回想过去在荣辱场中,每天都在计较微小的利害,与这里的真趣相比,真是太浅薄了!唉!人本来就是容易被外物所动的。情感充盈内心而本性被压抑,必须通过外物来宣泄。寄托久了就会沉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如果不是超越这种状态,就会感到悲哀而无法解脱。只有仕途最能让人沉溺。古代的才智之士,一旦失误就可能导致死亡,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自我超越。我被废后得到了这个境界,安心于淡泊,不与众人争逐,因此能够理解内外的得失,豁然开朗,笑看千古。我仍然不能忘记我所寄托的景物,因此以此为胜境!

注释

  • 僦舍:租房子。
  • 蒸燠:闷热。
  • 崇阜广水:高山大水。
  • :桥。
  • 坳隆:地势高低起伏。
  • :岸边。
  • 轩户:亭子和门户。
  • :饮酒。
  • :坐。
  • 汩汩:形容繁忙。
  • 锱铢:微小的数量。
  • 冲旷:淡泊宁静。
  • 沃然:豁然开朗。
  • 笑闵:笑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诗人,与梅尧臣齐名,并称“苏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苏舜钦因参与政治斗争失败,被贬为庶人,流放至吴中。在吴中,他找到了沧浪亭这块地,建亭居住,以此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的诗。诗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吴中寻找高爽之地的过程,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的沧浪亭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他在亭中忘却了归去,与鱼鸟共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澄川翠干”、“光影会合”等,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予以罪废,无所归:我因罪被废,无处可归。
  2.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乘小船来到吴中,开始租房子居住。
  3.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当时正值盛夏,天气闷热,住的地方都很狭小。
  4. 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我渴望找到一个高爽开阔的地方,以舒展我的心情。
  5.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一天,我经过郡学,向东望去,草木茂盛。
  6. 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山高水阔,与城中的景象大不相同。
  7.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沿着水边,我在杂花和修竹之间找到了一条小径。
  8.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向东走几百步,有一块被遗弃的土地,长宽约五六十寻。
  9. 三向皆水也:三面环水。
  10. 杠之南,其地益阔:桥的南边,地势更加开阔。
  11. 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旁边没有民居,左右都是茂密的林木。
  12.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我向老人打听,得知这是钱氏在位时,近戚孙承右的池馆。
  13.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这里的地势高低起伏,遗留下来的美景依然存在。
  14.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我喜爱这里,徘徊良久,最终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15. 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在北岸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沧浪亭。
  16.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亭前是竹林,亭后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无穷无尽。
  17.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竹子,光影在亭子和门户间交会。
  18. 尤与风月为相宜:尤其适合风月的欣赏。
  19.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我常常划着小船,头戴幅巾前来。
  20. 至则洒然忘其归:到了这里就忘却了归去。
  21.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我饮酒放歌,坐下仰天长啸。
  22. 野老不至,鱼鸟共乐:没有野老的打扰,只有鱼鸟与我共乐。
  23.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身体舒适,心灵就不烦乱。
  24.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观察和听闻都是纯净的,道义也就明了。
  25.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回想过去在荣辱场中。
  26.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每天都在计较微小的利害。
  27. 隔此真趣,不亦鄙哉:与这里的真趣相比,真是太浅薄了!
  28. 噫!人固动物耳:唉!人本来就是容易被外物所动的。
  29.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情感充盈内心而本性被压抑,必须通过外物来宣泄。
  30.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寄托久了就会沉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如果不是超越这种状态,就会感到悲哀而无法解脱。
  31.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只有仕途最能让人沉溺。
  32. 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古代的才智之士,一旦失误就可能导致死亡。
  33. 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自我超越。
  34.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我被废后得到了这个境界,安心于淡泊。
  35.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不与众人争逐,因此能够理解内外的得失。
  36. 沃然有得,笑闵万古:豁然开朗,笑看千古。
  37. 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我仍然不能忘记我所寄托的景物,因此以此为胜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澄川翠干”比喻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竹子。
  • 拟人:如“鱼鸟共乐”将鱼鸟拟人化,与诗人共乐。
  • 对仗:如“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对仗工整,展现了景物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吴中寻找高爽之地的过程,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的沧浪亭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他在亭中忘却了归去,与鱼鸟共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澄川翠干: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竹子,象征自然之美。
  • 光影会合:光影在亭子和门户间交会,象征自然与人的和谐。
  • 鱼鸟共乐:鱼鸟与诗人共乐,象征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详细解释

  • 澄川翠干: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竹子,象征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光影会合:光影在亭子和门户间交会,象征自然与人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 鱼鸟共乐:鱼鸟与诗人共乐,象征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舜钦因何原因被废? A. 政治斗争失败 B. 犯罪 C. 疾病 D. 家庭原因

  2. 沧浪亭位于何处? A. 吴中 B. 京城 C. 江南 D. 岭南

  3. 诗中提到的“澄川翠干”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竹子 B. 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山 C. 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草 D. 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树

  4. 诗中提到的“鱼鸟共乐”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B.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D. 诗人对孤独的享受

答案

  1. A
  2. A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与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苏舜钦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宏观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舜钦诗集》:收录了苏舜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苏舜钦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相关诗句

予以罪废,无所归。下一句是什么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上一句是什么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下一句是什么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上一句是什么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下一句是什么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上一句是什么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下一句是什么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上一句是什么

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下一句是什么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上一句是什么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下一句是什么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上一句是什么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下一句是什么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上一句是什么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下一句是什么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上一句是什么

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下一句是什么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上一句是什么

予以罪废,下一句是什么

无所归。上一句是什么

无所归。下一句是什么

扁舟吴中,上一句是什么

扁舟吴中,下一句是什么

始僦舍以处。上一句是什么

始僦舍以处。下一句是什么

时盛夏蒸燠,上一句是什么

时盛夏蒸燠,下一句是什么

土居皆褊狭,上一句是什么

土居皆褊狭,下一句是什么

不能出气,上一句是什么

不能出气,下一句是什么

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上一句是什么

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下一句是什么

以舒所怀,上一句是什么

以舒所怀,下一句是什么

不可得也。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