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道二篇》
时间: 2025-01-01 15:0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人用仁心,恻伤路傍儿。
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
同在天地闲,六凿相识知。
父母临万物,大道甚坦夷。
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
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
白话文翻译:
圣人用仁爱的心,怜悯路边的孩子。
虎狼舔舐着鲜血,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
他们同在这天地间,彼此能够识别与了解。
父母关爱着万物,大道显得非常宽广平坦。
即使百年修行不善,也只需一日就能知晓是非。
即便是虎狼也能悔悟,最终也能与圣人平齐。
注释:
- 仁心:指心中充满仁爱,体恤他人。
- 恻伤:同情,怜悯。
- 舐吻血:比喻虎狼等野兽残忍地吃肉。
- 自哺:自己喂养自己。
- 六凿:六种凿子,寓意工匠技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父母:在此引申为天地间的万物生灵,体现一种自然的关怀。
- 大道:指自然法则或宇宙的本源。
- 悛心:悔改的心情。
典故解析:
“圣人”与“仁心”的概念源自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人性的关怀。虎狼等猛兽的形象常用于比喻人类的本性,体现出人性中的善与恶的对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以哲理和人生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人生的反思期。诗中蕴含着对善恶、仁义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观道二篇》通过对比圣人和虎狼的形象,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诗人首先强调了仁心的重要性,指出圣人对弱者的怜悯,而虎狼则是野性的象征,尽管它们的行为残忍,却也是生存的本能。接着,诗人引入了天地间的相识与了解,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道德的普遍性。最后,诗人指出即使是虎狼也可能悔改,与圣人平齐,这种转变反映了人性中的希望与可能性。整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对立以及善恶共存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人用仁心,恻伤路傍儿:强调圣人以仁爱之心对待弱者。
- 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描绘虎狼的残忍行为,表现生存的本能。
- 同在天地闲,六凿相识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彼此了解。
- 父母临万物,大道甚坦夷:自然法则宽广平坦,体现母性的关怀。
- 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修行的意义,短时间内可明了是非。
- 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即使是凶猛的生物也能悔悟,与善良之人相提并论。
修辞手法:
- 比喻:虎狼的行为比喻人类的自私本性。
- 对仗:如“仁心”与“舐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意。
- 拟人:将虎狼赋予悔改的能力,强调人性中善的一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善恶的探讨,表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对改变的希望,强调了仁爱与悔改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仁心:象征着人性中的善良和关怀。
- 虎狼:代表野性和残忍,象征人性中的恶。
- 天地:象征自然法则,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父母:象征养育与关怀,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圣人用仁心”的“仁心”指什么?
A. 仁爱的心
B. 贪婪的心
C. 残忍的心
D. 冷漠的心 -
诗中提到的“虎狼”象征什么?
A. 善良
B. 恶与残忍
C. 和平
D. 自由 -
“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的意思是?
A. 一百年都不善良
B. 一日就能懂得是非
C. 一天也不值得修行
D. 只需修行一百年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探讨仁爱的思想。
-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的理论。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李白的作品更多强调个人豪情与自由,而黄庭坚则更关注于内心的道德反思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