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仍宿清泉寺》

时间: 2025-01-04 07:31:48

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

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

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

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

滕口终自愧,吾敢乏王师。

官宁惮淹留,职在拊惸嫠。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

西山失半壁,且复下囊辎。

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

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

书冷行熠燿,壁虫催杼机。

昏釭夜未央,高枕梦登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丙辰仍宿清泉寺
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
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
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
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
滕口终自愧,吾敢乏王师。
官宁惮淹留,职在拊惸嫠。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
西山失半壁,且复下囊辎。
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
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
书冷行熠燿,壁虫催杼机。
昏釭夜未央,高枕梦登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泉寺的夜晚所经历的情景。山里的农民背负着山的重担,慢慢聚集到这里,然而来得太迟。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却要被安排去干政务,流言蜚语却说我在欺骗他们。仔细审查他们的家产,我给他们施加了惩罚,心中却感到无奈。对公家说了一些恩惠的话,心中怀疑阻挠久了才跟随我。我在滕口感到羞愧,怎敢没有王师的帮助呢?官府怎会害怕耽搁,职责在于抚恤孤儿寡妇。我带来的部曲众多,却混乱了父老乡亲。西山失去了半边,今后还要再下去装载行李。啼叫的乌鸦散落书卷,休息的官吏也该免去税收与衣物。石泉的水声“叮咚”作响,竹林中的风轻轻拂动,书本冷冷地放在一旁,墙上的虫子催促着织布机。昏黄的油灯下,夜色未央,高枕无忧,梦中登上山巅。

注释

  • 山农:山里的农民。
  • 呼集:召集、聚集。
  • 授政役:指被委派去做政务。
  • 谣诼:流言蜚语。
  • 按省:审查、检查。
  • 鞭抶:惩罚、责罚。
  • 恩言:恩惠的话。
  • 公家:官府。
  • 滕口:地名,指滕口地区。
  • 王师:指王的军队,象征力量。
  • 拊惸嫠:抚恤孤儿寡妇。
  • 囊辎:装载物品的袋子。
  • 啼鸦:叫的乌鸦。
  • 石泉:泉水声。
  • 竹风:竹林中的风声。
  • 壁虫:墙上的虫子。
  • 昏釭:昏暗的油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田,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丙辰年,即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反映了黄庭坚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以及他对政务的思考和对乡民的关心。诗中交织着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自省与反思。

诗歌鉴赏

《丙辰仍宿清泉寺》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作,展现了黄庭坚对山野生活的观察与思索。诗中通过对山农的描绘,反映出当时农村的艰辛与困苦。诗人以“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开篇,生动地描绘出农民们为生计奔波的景象,紧接着就引出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与内心的纠结。

在面对农民对政务的不满与流言蜚语时,诗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愧疚。他以“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自述职责与被误解,表现了对民众的关怀与对自我的反省。诗人在表达对公家的忠诚与对农民的体恤时,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质朴的语言,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尤其是在描写夜晚环境时,诸如“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等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交融的宁静。结尾的“高枕梦登巘”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农居负山:山里的农民居住在山脚,背负着生计的重担。
  • 呼集来苦迟:召集他们来,却总是来得很迟,表现出生活的不易。
  • 既来授政役:既然来了,就要承担政务。
  • 谣诼谓余欺:流言蜚语传出,说我在欺骗他们。
  • 按省其家赀:审查他们的家产。
  • 可忍鞭抶之:心中虽有不忍,但还是要施加惩罚。
  • 恩言谕公家:对公家说了一些恩惠的话。
  • 疑阻久乃随:心中怀疑,阻挠已经久了,才跟随我。
  • 滕口终自愧:在滕口我感到羞愧。
  • 吾敢乏王师:我怎敢没有王师的支持。
  • 官宁惮淹留:官府怎会害怕耽搁。
  • 职在拊惸嫠:我的职责在于抚恤孤儿寡妇。
  • 所将部曲多:我带来的部曲很多。
  • 溷汝父老为:混乱了父老乡亲。
  • 西山失半壁:西山失去了半边。
  • 且复下囊辎:还要再去装载行李。
  • 啼鸦散篇帙:啼叫的乌鸦散落书卷。
  • 休吏税巾衣:也该免去官吏的税收与衣物。
  • 石泉鼓坎坎:石泉的水声叮咚作响。
  • 竹风吹参差:竹林中的风轻轻拂动。
  • 书冷行熠燿:书本冷冷地放在一旁。
  • 壁虫催杼机:墙上的虫子催促织布机。
  • 昏釭夜未央:昏暗的油灯下,夜色未央。
  • 高枕梦登巘:高枕无忧,梦中登上山巅。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用比喻手法,如“官宁惮淹留”,形象地表现出官府的态度与无奈。
  • 拟人:如“啼鸦散篇帙”,将乌鸦的叫声与书卷的散落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与对民众的关爱,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传达了一种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农:象征着勤劳与苦难。
  • 清泉寺:代表一种宁静的避世之所。
  • 乌鸦:象征着不安与流言。
  • 竹风:代表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石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源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农居负山”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农民的辛劳
    • B. 农民的富裕
    • C. 农民的闲适
  2. 诗中提到的“滕口”指的是?

    • A. 一种农作物
    • B. 地名
    • C. 一种动物
  3. “石泉鼓坎坎”中的“鼓”字用来形容什么?

    • A. 书本的声音
    • B. 水声
    • C. 风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这些作品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相似的主题与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与黄庭坚的《丙辰仍宿清泉寺》相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意境,但王维的诗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沉淀与对自然的哲学思考,而黄庭坚则更注重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山农居负山,呼集来苦迟。下一句是什么

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上一句是什么

既来授政役,谣诼谓余欺。下一句是什么

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上一句是什么

按省其家赀,可忍鞭抶之。下一句是什么

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上一句是什么

恩言谕公家,疑阻久乃随。下一句是什么

滕口终自愧,吾敢乏王师。上一句是什么

滕口终自愧,吾敢乏王师。下一句是什么

官宁惮淹留,职在拊惸嫠。上一句是什么

官宁惮淹留,职在拊惸嫠。下一句是什么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上一句是什么

所将部曲多,溷汝父老为。下一句是什么

西山失半壁,且复下囊辎。上一句是什么

西山失半壁,且复下囊辎。下一句是什么

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上一句是什么

啼鸦散篇帙,休吏税巾衣。下一句是什么

石泉鼓坎坎,竹风吹参差。上一句是什么

山农居负山,下一句是什么

呼集来苦迟。上一句是什么

呼集来苦迟。下一句是什么

既来授政役,上一句是什么

既来授政役,下一句是什么

谣诼谓余欺。上一句是什么

谣诼谓余欺。下一句是什么

按省其家赀,上一句是什么

按省其家赀,下一句是什么

可忍鞭抶之。上一句是什么

可忍鞭抶之。下一句是什么

恩言谕公家,上一句是什么

恩言谕公家,下一句是什么

疑阻久乃随。上一句是什么

疑阻久乃随。下一句是什么

滕口终自愧,上一句是什么

滕口终自愧,下一句是什么

吾敢乏王师。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