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纳禄恩畀外祠遂以五月初东归》
时间: 2025-01-17 06:38: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上章纳禄恩畀外祠遂以五月初东归》原文如下:
此身惟有一躬耕,乞得余年乐太平。 东观并游收昨梦,西湖重到付来生。 一堤草露明晨照,半浦荷风颭晚晴。 历历归途皆胜事,江亭先听棹歌声。
白话文翻译:
这身只有一身耕作,希望能在余生中享受太平安乐。 东边游览观赏,收获昨日的美梦;西湖再次光临,愿将此情寄托来世。 晨光照耀着堤岸上的草露,傍晚的清风吹拂着半边湖面上的荷花。 归途上每一处风景都是美好的,江边的亭子先听见了船桨划水的歌声。
注释:
- 躬耕:亲自耕作,指自己劳动。
- 乞得:希望得到。
- 东观:向东游览观赏。
- 并游:一起游玩。
- 昨梦:指最近的美梦。
- 重到:再次来到。
- 付来生:寄托于来生。
- 一堤草露:堤岸上草上的露水。
- 半浦荷风:半边湖岸荷花随风摇曳。
- 历历:清晰可见,形容景物明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西湖”是指杭州的西湖,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游览胜地,象征着美好与宁静。“棹歌声”则与船行水上的悠闲景象相呼应,表达了归途的愉悦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樵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涵盖诗、文、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诗歌成就卓著。陆游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表达对家国的忧虑与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许多国家动乱与个人悲欢之后,选择以田园生活为乐,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作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上章纳禄恩畀外祠遂以五月初东归》是一首蕴含着深厚人文情怀与自然美感的诗作。诗的开篇以“此身惟有一躬耕”引入,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珍视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态度。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上,诗人将东观西游的经历与内心的感受巧妙结合,显示出他的游历不仅是身体的移动,更是心灵的感悟。
“东观并游收昨梦,西湖重到付来生。”这一句道出诗人对美好记忆的珍惜与未来的期待。西湖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着无数文人的情思,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后两联描绘了归途的细腻景象,晨光与荷风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尤其是“江亭先听棹歌声”,一句简单却富有诗意,既描绘了归途的快乐,又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激。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身惟有一躬耕:我的一生只有亲自耕作。
- 乞得余年乐太平:希望余生能安乐平静。
- 东观并游收昨梦:向东游览,收获了昨天的美梦。
- 西湖重到付来生:再次来到西湖,希望把这份情感寄托于来生。
- 一堤草露明晨照:晨光照耀着堤岸上的草露。
- 半浦荷风颭晚晴:傍晚的清风吹拂着半边湖岸的荷花。
- 历历归途皆胜事:归途上每一处风景都是美好的。
- 江亭先听棹歌声:江边亭子先听见船桨划水的歌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览比作梦的收获,让人感受到游历的美好。
- 拟人:草露在晨光下显得明亮,风轻拂荷花,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加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通过对日常耕作与游览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喧嚣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态度。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对社会动荡后人们渴望安定生活的共鸣。
意象分析:
- 耕作:象征着辛勤与质朴的生活。
- 西湖:象征着美好与宁静,是诗人心灵寄托的地方。
- 草露与荷风: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生机,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
- 棹歌声:象征着归途的快乐与心灵的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身惟有一躬耕”中的“躬耕”指的是什么?
- A. 休闲
- B. 劳动
- C. 游玩
-
诗中提到的“西湖”象征着什么?
- A. 动荡
- B. 美好与宁静
- C. 失落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感慨
-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C. 对繁华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上章纳禄恩畀外祠遂以五月初东归》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陆游的诗更侧重于对游历的描写,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关系,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