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蔡仲平察院中秋
——葛立方
素魄经秋分外明,
桂枝浓傍蕊渊清。
人寰散影千山白,
愁绝村村砧杵鸣。
白话文翻译
月光在秋天的夜空中格外明亮,
浓郁的桂花枝条旁边,清香四溢。
人间的影子在千山万水间变得苍白,
村庄里传来砧板和杵声,愁苦无边。
注释
- 素魄:指明亮的月亮,古人称月为“魄”。
- 桂枝:指桂花的枝条,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蕊渊:指花蕊的深处,形容桂花的芬芳。
- 人寰:指人间。
- 砧杵鸣:砧板和杵声,指的是人们在村里做饭的声音,代表着生活的忙碌与愁苦。
典故解析
- 中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丰收。在这个节日中,赏月、吃月饼是重要的活动,诗中提到月亮,正与中秋的主题相契合。
- 桂花:桂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中秋节相联系,象征着美好和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擅长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中秋节之际,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抒发了对月亮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此时正值秋天,夜晚的月光明亮,诗人通过月光和桂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诗歌鉴赏
葛立方的《次韵蔡仲平察院中秋》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中秋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素魄经秋分外明”一句,首先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给人以清净、明朗的感觉。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正是中秋节所传达的核心情感。
接着“桂枝浓傍蕊渊清”,通过描绘浓郁的桂花,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桂花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代表着美好和希望,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美好让人倍感温暖。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愁绪,“人寰散影千山白,愁绝村村砧杵鸣”,这里描绘了人间的孤独与愁苦。随着月光洒在大地上,千山万水之间,一片苍白的影子让人感到惆怅。而村庄的砧板声,则提醒着人们生活的琐碎与不易,形成了与前半部分的强烈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和桂花的描写,展现了美好和愁苦的交织,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间情感的敏感把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魄经秋分外明:月亮在秋季的夜空中格外明亮,表现出清澈的秋夜。
- 桂枝浓傍蕊渊清:桂花浓密地生长在旁,清香扑鼻,描绘了自然的美好。
- 人寰散影千山白:人间的影子在千山万水间变得苍白,暗示着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 愁绝村村砧杵鸣:村庄里的砧板和杵声传来,愁苦的生活细节打破了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称为“素魄”,赋予其神秘和清晰的特点。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月”、“桂”、“砧杵”等意象,构建出秋天的氛围和人间的愁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中秋节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深刻关系。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感伤而又清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素魄:象征明亮与纯洁,代表着希望和美好。
- 桂枝:象征富饶和丰收,是中秋的代表性植物。
- 千山:象征广阔的自然,与人们的渺小形成对比。
- 砧杵鸣:象征忙碌的生活和人间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素魄”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诗中提到的“桂枝”主要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中秋
- C. 春天
-
“愁绝村村砧杵鸣”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和忧愁
-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中秋为主题,强调了月亮的美与人间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怀念。
- 李白的《静夜思》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这些书籍和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