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风引游骑,出没翠崖间。
老树欹仍直,幽禽语自閒。
寻溪初得路,停策再看山。
却背斜阳去,严城欲上关。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清风引导着游骑,穿梭在翠绿的山崖之间。
那老树虽然倾斜,却依然挺立,幽静的鸟儿自得其乐地鸣叫。
我在溪边初次找到了小路,于是停下马来再看看远山。
背对着斜阳,我向山城的方向走去,似乎即将到达关口。
注释:
- 清风:指春天的微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游骑:指骑马游玩的人,表现了诗人轻松自在的游历状态。
- 翠崖:青翠的山崖,描绘出自然的美景。
- 老树欹仍直:老树虽然倾斜,但依然挺直,表现了生命的坚韧。
- 幽禽:指幽静的鸟,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寻溪初得路:寻找小溪后初次找到小路,描绘了诗人探索的过程。
- 停策:停下马来,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留恋。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归途的开始。
- 严城:指严肃的城池,可能是指边关或城墙。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整体表现的是春游的情景和自然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延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山西,曾任职于地方官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与游览情趣,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郭外春游》创作于春季,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写下了这首抒情诗。时代背景下,清代的文人追求生活的雅致与闲适,诗人通过游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游的情景,清风、翠崖、老树、幽禽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丽。诗的开头,清风伴随着游骑穿梭于翠绿的山崖之间,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春天的画卷。接着,老树虽然倾斜,却依然挺立,象征着生命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而幽静的鸟儿在此处轻声低语,传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人在溪边找到了小路,停下马来,驻足欣赏远山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这种细腻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最后,诗人背向斜阳,向严城的方向走去,虽然是告别美丽的自然景色,但这也象征着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探索。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歌中透出的那种闲适与淡泊,令人向往,仿佛在呼唤读者走出喧嚣,回归自然,感受生命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风引游骑:春风轻拂,带动着游玩的人们,表现了轻松的氛围。
- 出没翠崖间:游骑在青翠的山崖间穿梭,描绘出活泼的景象。
- 老树欹仍直:老树虽有倾斜,却依旧坚挺,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幽禽语自閒:幽静的鸟儿自在鸣叫,体现出自然的宁静。
- 寻溪初得路:在溪边找到了小路,表现出探索的喜悦。
- 停策再看山:停下马来再次欣赏远山,反映出对美景的留恋。
- 却背斜阳去:背对夕阳而去,暗示归程的开始。
- 严城欲上关:向城关方向走去,隐含着对未来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清风如同引导者,带动游骑,形象生动。
- 拟人:老树与幽禽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情感。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使得整体结构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闲适、淡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翠崖:代表自然的秀美与壮观。
- 老树:象征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幽禽: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归途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风引游骑”意指什么? A. 清风带来寒冷
B. 清风引导着游玩的骑士
C. 清风让人感到疲惫 -
“老树欹仍直”中的“直”意指: A. 笔直
B. 坚韧
C. 高大 -
诗人最后向哪个方向走去? A. 山顶
B. 严城
C. 小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 《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风格上更加豪放。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高延第的诗更偏向于细腻的观察与闲适的心境,而王之涣和李白则更注重壮阔的气势与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