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州慢(赠述古·般涉调)》
时间: 2025-01-20 00:4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熙州慢(赠述古·般涉调)
作者:张先 〔宋代〕
武林乡,占第一湖山,咏画争巧。
鹫石飞来,倚翠楼烟霭,清猿啼晓。
况值禁垣师帅,惠政流入欢谣。
朝暮万景,寒潮弄月,乱峰回照。
天使寻春不早。并行乐,免有花愁花笑。
持酒更听,红儿肉声长调。
潇湘故人未归,但目送游云孤鸟。
际天杪。离情尽寄芳草。
白话文翻译:
在武林这个地方,群山环绕,景色如画。
鹫石飞来,依偎在翠绿的楼阁上,烟雾缭绕,清晨的猿声啼叫。
恰逢禁地的将领施行惠政,歌声流传四方,令人欢愉。
朝夕之间,万千景色,寒潮与月光交相辉映,山峰错落有致。
天使来寻春天却不早,大家一同享乐,免去花的忧愁与欢笑。
举杯再听,红儿歌声悠长。
潇湘的老朋友尚未归来,我只能目送那孤独的游云与孤鸟。
在天边,我的离愁尽寄于芳草之中。
注释:
- 武林乡:指浙江省的武林,因山水秀丽而著称。
- 鹫石:山石的名字,形象生动。
- 倚翠楼烟霭:依靠在青翠的楼阁上,烟雾缭绕,描绘出清晨的朦胧之美。
- 禁垣:指禁地或防御工事,暗示权力与管理。
- 惠政:指有利于民众的政策。
- 离情尽寄芳草:将离愁寄托于芳草,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惟忠,号湘山,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词风著称,是“婉约派”代表之一。他的词多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情冷暖,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张先的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背景中,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使得他在享乐与思念之间感到矛盾与无奈。
诗歌鉴赏:
《熙州慢》是张先在宋代所作的一首词,展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全词以武林的湖山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伴随猿声和烟雾,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然而,诗中又隐含着对故人的思念与离愁,使得整体情感更为复杂。
词的开头便以“占第一湖山”引入,表现出对这片美丽土地的热爱。接着,通过“鹫石飞来,倚翠楼烟霭,清猿啼晓”这一细节,描绘出山水的灵动与生命的气息。随着情景的展开,词人提到“禁垣师帅,惠政流入欢谣”,展现了社会背景的积极变化与人们的欢愉。
然而,随着词句的深入,“潇湘故人未归”的情感便悄然显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通过“目送游云孤鸟”这一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主题,最终以“离情尽寄芳草”作结,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词在美景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示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武林乡,占第一湖山:开篇即点明地点,强调其美丽。
- 咏画争巧:描绘景色的细腻与生动。
- 鹫石飞来,倚翠楼烟霭:描绘自然景象,营造空灵的氛围。
- 清猿啼晓:用声音感知时间的流逝,渲染清晨的宁静。
- 况值禁垣师帅,惠政流入欢谣:引入社会背景,强调政治的惠泽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 朝暮万景,寒潮弄月,乱峰回照:展现日常生活中自然的变化与美丽。
- 天使寻春不早:暗示春天的迟到,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持酒更听,红儿肉声长调:描绘欢快的饮酒场景,展现人们的生活情趣。
- 潇湘故人未归: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际天杪:象征着天边,进一步强调孤独的心情。
- 离情尽寄芳草:将离愁化为自然的存在,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潮弄月”,将冷风与月色结合,形成意象。
- 拟人:如“春不早”,赋予春天以人的特性,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词中使用了大量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抒发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欢乐时光的珍惜,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美,代表着心灵的安宁。
- 鹫石:自然的力量与灵动。
- 清猿:象征孤独与思考。
- 游云孤鸟:象征自由与孤独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武林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江西
- C. 四川
- D. 安徽
-
“清猿啼晓”中的“清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代表孤独的心情
- C. 声音
- D. 自然景象
-
诗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人生的感慨
- D. 以上全部
答案:
- A. 浙江
- B. 代表孤独的心情
- D. 以上全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先与李清照的词作,张先的词更注重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张先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