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伯时画观鱼僧
横波一网腥城市,
日暮江空烟水寒。
当时万事心已死,
犹恐鱼作故时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网在波澜中摇曳的景象,腥味弥漫在城市之间。傍晚时分,江面空旷,烟雾弥漫,水面寒冷。那时我心中的万事已经死去,但依然害怕看到那些鱼让我想起往日的种种。
注释
- 横波: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腥城市:形容城市中充满了鱼腥味。
- 日暮:指太阳落山,傍晚时分。
- 江空:江面空旷,指没有船只、没有人的景象。
- 烟水寒:形容水面上弥漫着烟雾,水温寒冷。
- 心已死:形容内心的失落和绝望。
- 故时:指过去的时间。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和心境,反映出诗人对失去的怀念和对生命虚无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风多变,既有婉约细腻之作,也有气势磅礴之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顿时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刻画了江边傍晚的宁静与孤寂。诗的开头通过“横波一网腥城市”,让人感受到水面轻波荡漾的同时,腥味的气息似乎从画中扑面而来,令人不禁联想到渔村的生活。接下来的“日暮江空烟水寒”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傍晚的江面显得空荡而寒冷,仿佛将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无限放大。最后两句“当时万事心已死,犹恐鱼作故时看”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心已死”不仅是对生活的绝望,也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即便如此,诗人仍然害怕看到那些鱼,仿佛它们在提醒着他过去的种种,令他无法释怀。
整首诗借助自然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横波一网腥城市:描绘了城市中渔网在水波中荡漾的景象,暗含了城市的喧嚣与渔村的生活。
- 日暮江空烟水寒:通过描写傍晚的江面,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
- 当时万事心已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绝望,心中万事已无所依托。
- 犹恐鱼作故时看:表达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和城市的景象通过“腥”字联系,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
- 对仗:两句的结构对称,如“日暮江空”和“烟水寒”,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横波:象征着生活的动荡和不安。
- 腥城市:暗示了生活中的琐碎与苦闷。
- 日暮:象征着光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
- 烟水寒:代表了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横波一网腥城市”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清晨的渔村
- B. 傍晚的城市
- C. 乡间的小路
- D. 安静的山谷
-
“日暮江空烟水寒”中的“日暮”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午夜
-
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怎样情感?
- A. 怀念和惋惜
- B. 无所谓
- C. 绝对厌恶
- D. 愉悦和欢快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题伯时画观鱼僧》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前者通过描绘江边的宁静,反映内心的孤独;后者则是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出深厚的情感。两首诗在意境上都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题伯时画观鱼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