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应之赞》
时间: 2025-01-08 00:47:5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史应之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眉山史应之,爱酒而滑稽。
对鄙不肖,醉眼一笑。
司马德操,万事但好。
东方戏嘲,惊动汉朝。
穷则德操,达则方朔。
天地一壼,不胶者卓。
应之老矣,似愚不愚。
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
白话文翻译:
眉山的史应之,喜爱饮酒且幽默风趣。
面对那些鄙陋的人,醉眼相视便是一笑。
司马相如的德操,万事皆能欣然接受。
东方朔的戏谑,让汉朝都为之震惊。
贫穷时有德操,富贵时则如方朔。
天地如同一坛酒,非粘合者卓然独立。
应之已老,却似愚蠢又不愚蠢。
在江安食物短缺,而江阳却酒盈余。
注释:
字词注释:
- 史应之:指史应之,眉山人,喜爱饮酒。
- 滑稽:幽默风趣。
- 对鄙不肖:面对那些品德低下的人。
- 醉眼一笑:酒醉后,眼神流露出笑意。
- 司马德操:这里指的是司马相如,他以才华和德行著称。
- 东方戏嘲:指东方朔,以机智和幽默而闻名。
- 穷则德操,达则方朔:在贫穷时可以保持德行,富裕时则如方朔般幽默。
- 天地一壼:天地如同一个大酒坛。
- 不胶者卓:那些不黏连的东西才显得卓越。
- 应之老矣:指史应之年纪已大。
- 江安食不足:江安地区食物短缺。
- 江阳酒有余:江阳地区酒资源丰富。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人,以才情和美德受到推崇。
- 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人,以机智和幽默著称,常以戏谑的方式表达观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齐名。他的诗风清新俊逸,重视情感的表达与个性化的创作。
创作背景: 《史应之赞》写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对朋友史应之的赞美与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饮酒、幽默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史应之赞》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中蕴含了作者对好友史应之的深厚情谊。黄庭坚通过对史应之的描绘,展现了一位爱酒且幽默风趣的文人形象,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的态度。尤其是“醉眼一笑”这一句,生动地刻画出史应之在面对鄙陋之人时的豁达与洒脱,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诗中引入了历史人物司马相如和东方朔,既是对史应之的赞美,也是对文人风骨与幽默的传承。司马相如的德操与东方朔的机智构成了理想文人的双重特质,表达了作者对文人精神的向往。最后两句则以冷静的观察深入探讨了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既有生活的无奈,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蕴意深邃,展现了黄庭坚一贯的风格,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山史应之:开头点名人物,明确主题。
- 爱酒而滑稽:描绘史应之性格,突出个性。
- 对鄙不肖,醉眼一笑:表现应之的豁达与幽默。
- 司马德操,万事但好:引入历史人物,赞美德行。
- 东方戏嘲,惊动汉朝:指东方朔的机智,展现文人风范。
- 穷则德操,达则方朔:对比贫富带来的不同表现。
- 天地一壼,不胶者卓:哲理性思考,强调独立性。
- 应之老矣,似愚不愚:反映时间的流逝与智慧的沉淀。
- 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映射社会现状,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地比作酒坛,形象生动。
- 对仗:如“穷则德操,达则方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幽默与德行的价值,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生活的乐趣与豁达。
- 德操:代表文人的道德追求。
- 幽默:体现人生态度的轻松与洒脱。
- 江安与江阳:反映社会的不同面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眉山史应之”中“史应之”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司马相如
- B. 东方朔
- C. 史应之
-
诗中提到的“醉眼一笑”表达了什么?
- A. 生气
- B. 幽默与豁达
- C. 悲伤
-
“穷则德操,达则方朔”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贫穷时应保持德行
- B. 富裕时应更加幽默
- C. 以上皆是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但更侧重于隐逸与自然的结合。
- 李白的《月下独酌》:集中表现孤独与豪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