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戏呈康国
作者: 黄庭坚〔宋代〕
整冠行客莫先尝,
杨子家无数仞墙。
假借肃霜令弄色,
勾添寒日与争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整装出行的客人,不要急于尝试(美食或美景),因为杨子家有着无数高墙。借助肃霜的时节来调和色彩,寒冷的阳光与金色的黄叶争辉。
注释:
- 整冠:整齐地戴上帽子,表示准备出行。
- 行客:出行的客人。
- 莫先尝:不要急于尝试或品味。
- 杨子家:指杨子的家,杨子为古人名,代表有名望的家族。
- 仞墙:仞为古代长度单位,墙高得很,代表着家族的气派。
- 假借:借用。
- 肃霜:秋霜,意味着时节的变化。
- 弄色:调整或渲染颜色。
- 寒日:寒冷的阳光。
- 争黄:争相展现金黄的颜色。
典故解析:
“杨子家”指的是杨雄的家,是古代文人名士的象征,暗示着高贵和显赫的背景。诗中提到的“肃霜”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有淡淡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魯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出行时,表达了对高墙深院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季节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开头两句“整冠行客莫先尝,杨子家无数仞墙”表达了出行者的谨慎和对名门望族的敬畏,暗示了在社会中应有的自我警惕与分寸感。后两句“假借肃霜令弄色,勾添寒日与争黄”则描绘了一幅秋日的自然图景,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肃霜”和“寒日”的对比,黄庭坚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对比,前半部分的严肃与后半部分的色彩斑斓相互映衬,使得诗歌在感情上既有深邃的思考,又不失生动的描绘。此外,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对仗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非常精致,展现了黄庭坚卓越的文学才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整冠行客莫先尝”:出行的人要整齐打扮,不要急于享受。
- “杨子家无数仞墙”:杨子家族如高墙般不可逾越,象征社会地位的差距。
- “假借肃霜令弄色”:借助秋霜的时节来调和自然色彩。
- “勾添寒日与争黄”:寒冷的阳光与金黄的秋叶争辉,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家族的地位比作高墙,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社会关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季节变迁的敏感。
意象分析:
- 整冠:象征准备与自我修饰。
- 杨子家:象征社会的高地与名望。
- 肃霜:象征秋天,暗示时光的流逝。
- 寒日与黄: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杨子家”的意思是?
- A. 一座高山
- B. 一位名士的家
- C. 一座庙宇
-
“整冠行客莫先尝”中“整冠”的意思是?
- A. 戴好帽子
- B. 整理衣物
- C. 走出家门
-
诗中的“肃霜”暗示了哪个季节的到来?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感慨。
- 《秋夕》:杜甫的《秋夕》则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两者都有对自然的观察,但《静夜思》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又戏呈康国》则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又戏呈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