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郑鱼门秋夕书感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3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
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
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
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
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
白话文翻译:
在深夜凉风吹拂之时,秋天的声音使我惊醒。
月光洒满庭院,梧桐树影只剩一半。
志士感慨于时节,更感到忧愁无尽无休。
碧蓝的天空和银河横亘在天际,广阔无边没有丝毫遮蔽。
本来太虚是如此澄明,但尘世的烦劳却徒然加重。
人心本应该向往天际,何以反而自缚自扰?
注释:
- 凉飙:凉爽的风。
- 秋声:秋天的声音,多指秋虫鸣叫等。
- 盈:充满,满溢。
- 桐阴:梧桐树的树影。
- 志士:有志向的人,通常指有理想和追求的人。
- 浩无际:广阔无边,形容忧愁无尽。
- 碧宇:碧蓝的天空。
- 河汉:银河的别称。
- 绝纤翳:没有丝毫遮蔽。
- 尘劳:尘世的烦恼和劳累。
- 胶戾:自缚,自扰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维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擅长诗词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的夜晚,正值凉爽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忧虑,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人在月光和秋风中,感受到浓厚的孤独与忧愁。开篇的“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便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凉爽而又略显悲凉的境界,夜的宁静被秋声打破,暗示着一种内心的不安。接着,诗人用“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展现了庭院中的静谧与美丽,但这种美丽却又是短暂的,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一语,将个人的忧虑提升到了对时代的感慨,表达了志士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辽阔的宇宙和洁净的天空,借此传达一种对理想的向往。然而,最后的“尘劳徒敝敝”与“胡为自胶戾”则揭示了人心的迷茫与困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全诗在意象上采用了对比手法,既有广袤的宇宙和清澈的天空,又有尘世的烦恼,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诗人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流露出对人心困境的深切思考,折射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向往,又有对人世间纷扰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深夜的凉风吹来,秋天的声音让我惊醒,暗示了内心的惆怅。
- “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月光照满庭院,梧桐树影只剩一半,描绘了静谧的夜晚。
-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有志之士感慨于时节,但忧虑却无止境。
- “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广阔无边的天空与银河,象征理想的无限可能。
- “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本应清明的宇宙,被尘世的劳累所遮蔽。
- “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人心向往自由,但为何要自我束缚。
-
修辞手法:
- 对比: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月光与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比喻:将人心的困扰比作尘劳,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慨,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人类在纷扰的尘世中追求自由与清明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凉风:象征秋天的到来,预示着生命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月光:象征理想与美好,是诗人向往的精神世界。
- 梧桐:寓意孤独与思乡,常被古人用来表达情感。
- 银河:象征广阔的理想与无尽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午夜凉飙生”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兴奋
B. 安静
C. 悲凉
D. 快乐 -
“志士感时节”中的“志士”是指: A. 有理想的人
B. 无所事事的人
C. 游手好闲的人
D. 心存怨恨的人 -
诗中提到的“尘劳”主要指: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烦恼
C. 对理想的追求
D. 生命的希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思念与哀伤。
- 李白《静夜思》:以更直白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这两首诗在意象上与彭维新的诗歌相呼应,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主题略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