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 〔宋代〕 径尺规圆比雪霜,昔人何事恨秋凉。珍藏箧笥未为失,更有明年夏日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位名叫宗要的白莲僧人赠送的纸扇,每把扇子上都书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扇子的圆形如同规整的圆,洁白如雪霜,前人为何要在秋天感到凉意时怨恨呢?珍藏在箱子里并不算失去,因为明年夏天还会用到。
注释:
- 径尺规圆:形容扇子的圆形规整,直径约一尺。
- 比雪霜:比喻扇子的洁白。
- 昔人:前人,古人。
- 恨秋凉:在秋天感到凉意时怨恨。
- 珍藏箧笥:珍藏在箱子里。箧笥,指小箱子。
- 未为失:不算失去。
- 更有明年夏日长:意味着明年夏天还会用到这把扇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书法尤以行书见长。这首诗是蔡襄在漳州时,收到白莲僧宗要赠送的纸扇后所作,表达了对赠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蔡襄收到白莲僧宗要赠送的纸扇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赠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物品的情感寄托和文化修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纸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赠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以“径尺规圆比雪霜”形容扇子的洁白和规整,给人以美的享受。次句“昔人何事恨秋凉”则引入了对前人情感的思考,暗示了扇子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用途。后两句“珍藏箧笥未为失,更有明年夏日长”则表达了对赠物的珍视,认为珍藏并不算失去,因为明年夏天还会用到,体现了诗人对物品的情感寄托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径尺规圆比雪霜”:通过比喻手法,将扇子的圆形和洁白比作规整的圆和雪霜,形象生动。
- 次句“昔人何事恨秋凉”:引入对前人情感的思考,暗示了扇子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用途。
- 第三句“珍藏箧笥未为失”:表达了对赠物的珍视,认为珍藏并不算失去。
- 末句“更有明年夏日长”: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认为明年夏天还会用到这把扇子。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中的“比雪霜”是一种比喻手法,将扇子的洁白比作雪霜。
- 暗示:次句中的“恨秋凉”暗示了扇子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用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赠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纸扇的描述,表达了对物品的情感寄托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径尺规圆:形容扇子的圆形规整。
- 比雪霜:比喻扇子的洁白。
- 珍藏箧笥:珍藏在箱子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径尺规圆比雪霜”形容的是什么? A. 扇子的形状和颜色 B. 扇子的材质 C. 扇子的用途 D. 扇子的历史
-
诗中“昔人何事恨秋凉”暗示了什么? A. 扇子在秋天的用途 B. 扇子在夏天的用途 C. 扇子在冬天的用途 D. 扇子在春天的用途
-
诗中“珍藏箧笥未为失”表达了什么? A. 对扇子的轻视 B. 对扇子的珍视 C. 对扇子的遗忘 D. 对扇子的厌恶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蔡襄的这首诗与苏轼的《赤壁赋》在表达对物品的情感寄托和对未来的期待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历史和自然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