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日甘棠院》

时间: 2025-01-04 08:21:16

无奈閒情着物欢,更愁花草便阑珊。

夭红嫩翠宜灯烛,放散笙歌静里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奈閒情着物欢,更愁花草便阑珊。夭红嫩翠宜灯烛,放散笙歌静里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无法抑制的闲情让万物都显得欢快,但更让人忧愁的是花草即将凋零。艳丽的红花和嫩绿的叶子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放慢笙歌的节奏,静静地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奈:无法抑制。
  • 閒情:闲适的情感。
  • 着物欢:使万物显得欢快。
  • 阑珊:衰落,将尽。
  • 夭红:艳丽的红色。
  • 嫩翠:嫩绿的颜色。
  • 宜灯烛:在灯光下显得更美。
  • 放散笙歌:放慢笙歌的节奏。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正月十八日的夜晚,感受到的闲适与忧愁交织的情感,以及对即将凋零的花草的怜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句“无奈閒情着物欢”表达了作者无法抑制的闲适情感,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欢快。然而,紧接着的“更愁花草便阑珊”却透露出作者对花草即将凋零的忧愁。后两句“夭红嫩翠宜灯烛,放散笙歌静里看”则描绘了在灯光下艳丽的花草,以及作者静静欣赏笙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奈閒情着物欢:作者无法抑制的闲适情感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欢快。
  2. 更愁花草便阑珊:但更让人忧愁的是花草即将凋零。
  3. 夭红嫩翠宜灯烛:艳丽的红花和嫩绿的叶子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4. 放散笙歌静里看:放慢笙歌的节奏,静静地欣赏。

修辞手法:

  • 拟人:“閒情着物欢”将闲情拟人化,使其具有使万物欢快的能力。
  • 对比:“无奈閒情着物欢”与“更愁花草便阑珊”形成对比,展现了作者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闲适与忧愁的交织,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花草的凋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夭红:艳丽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丽。
  • 嫩翠:嫩绿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灯烛:灯光,营造出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夭红嫩翠”指的是什么? A. 艳丽的红色和嫩绿的颜色 B. 艳丽的红色和深绿的颜色 C. 淡红色和嫩绿的颜色 答案:A

  2. 诗中“放散笙歌静里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忧愁 C. 宁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但风格更为豪放。
  • 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表达了类似的闲适与忧愁交织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比,蔡襄的诗更为细腻和内敛,而苏轼的诗则更为豪放和外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蔡襄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