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时间: 2024-09-19 21:39:38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

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

白话文翻译: 新制的白色纸扇卷曲着线条棱角,竹骨刮得青翠,缠绕着红藤。在子夜时分,书帷之下,那一片圆润的光芒,我从未见过。

注释:

  • 滉白:形容纸张洁白如水波荡漾。
  • 新牋:新制的纸张。
  • 卷線稜:指纸扇的边缘卷曲有棱角。
  • 刮青:指竹骨经过刮削,呈现出青翠的颜色。
  • 纤竹:细长的竹子,此处指扇骨。
  • 缠红藤:指扇骨上缠绕着红色的藤条。
  • 可怜:可爱,值得怜爱。
  • 子夜:深夜时分。
  • 书帷:书房的帷幕,代指书房。
  • 圆光:指扇子打开时的圆形光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字君谟,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诗文清新自然,书法尤以行书见长。此诗是蔡襄赠予漳州白莲僧宗要的纸扇上所题,表达了对纸扇的喜爱和对夜晚书房的宁静氛围的赞美。

创作背景: 蔡襄在漳州时,与当地僧人交往甚密,此诗即为赠送给一位名叫宗要的僧人的纸扇上所题,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纸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工艺品的欣赏和对夜晚宁静氛围的喜爱。首句“滉白新牋卷線稜”描绘了纸扇的洁白与卷曲的边缘,给人以精致之感。次句“刮青纤竹缠红藤”则进一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扇骨的青翠与红藤的缠绕,增添了视觉的层次感。后两句“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则转向了使用场景,表达了在深夜书房中,扇子展开时那一片圆润光芒的珍贵与美好,体现了作者对细节之美的敏锐捕捉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滉白”与“卷線稜”描绘了纸扇的外观特征,洁白如水波,边缘卷曲有棱角,给人以精致之感。
  • 次句“刮青纤竹缠红藤”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扇骨的青翠与红藤的缠绕,增添了视觉的层次感。
  • 后两句“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则转向了使用场景,表达了在深夜书房中,扇子展开时那一片圆润光芒的珍贵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滉白”比喻纸张洁白如水波荡漾。
  • 色彩对比:“刮青”与“缠红藤”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意象叠加:通过“子夜书帷下”与“一片圆光”叠加,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纸扇的描绘,表达了对工艺品的欣赏和对夜晚宁静氛围的喜爱,体现了作者对细节之美的敏锐捕捉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滉白”、“卷線稜”、“刮青”、“缠红藤”、“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
  • 详细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精致、宁静且充满美感的夜晚书房场景,通过色彩、形状和光影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滉白新牋卷線稜”描绘的是什么? A. 纸扇的外观特征 B. 书房的装饰 C. 夜晚的景色 答案:A

  2. “刮青纤竹缠红藤”中的“刮青”指的是什么? A. 竹骨的颜色 B. 竹骨的形状 C. 竹骨的处理方式 答案:C

  3. 诗中“可怜子夜书帷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宁静 C.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蔡襄的其他诗作,如《荔枝谱》中的诗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山林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蔡襄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