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

时间: 2024-12-29 18:32:11

南渡年来两鬓霜,牡丹芍药但他乡。

即从江水浮淮水,便上维扬向洛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渡年来两鬓霜,牡丹芍药但他乡。即从江水浮淮水,便上维扬向洛阳。

白话文翻译:

自从南渡以来,岁月流逝,两鬓已生白发,尽管牡丹和芍药盛开,却只能在异乡欣赏。我计划从江水乘船经过淮水,然后前往扬州,最终向洛阳进发。

注释:

  • 南渡年:指南宋初年,宋室南渡至临安(今杭州)的历史事件。
  • 两鬓霜:形容年老,鬓发如霜。
  • 牡丹芍药:两种美丽的花卉,这里代指美好的事物。
  • 他乡:异乡,指不在故乡。
  • 江水浮淮水:指从长江乘船经过淮河。
  • 维扬:扬州的古称。
  • 洛阳:古都洛阳,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向往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他生活在南宋初年,经历了宋室南渡的历史变迁。曾几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感受和自然景物,反映了南宋初年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几南渡后的生活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的“南渡年”指的是宋室南渡至临安的历史事件,而“两鬓霜”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异乡看到牡丹和芍药,虽然美丽,却无法消除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计划返回故乡或向往之地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南渡后的复杂情感。首句“南渡年来两鬓霜”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年龄和经历,透露出一种沧桑感。次句“牡丹芍药但他乡”用美丽的花卉来反衬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奈。后两句“即从江水浮淮水,便上维扬向洛阳”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向往,希望通过旅行来缓解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南渡年来两鬓霜”:诗人通过“南渡年”和“两鬓霜”两个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衰老。
  • 次句“牡丹芍药但他乡”:用“牡丹芍药”这一美丽的意象,来强调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奈。
  • 后两句“即从江水浮淮水,便上维扬向洛阳”:诗人通过具体的旅行计划,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两鬓霜”比喻年老,鬓发如霜。
  • 对仗:“南渡年”与“两鬓霜”,“牡丹芍药”与“他乡”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南渡后的生活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两鬓霜”、“牡丹芍药”、“江水”、“淮水”、“维扬”、“洛阳”。
  • 详细解释:“两鬓霜”象征年老;“牡丹芍药”象征美丽但无法消除的孤独;“江水”、“淮水”象征旅行的路线;“维扬”、“洛阳”象征向往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渡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宋室南渡至临安 B. 宋室北伐 C. 宋室迁都开封 D. 宋室与金国和谈

  2. 诗中的“两鬓霜”用来比喻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健康 D. 疾病

  3. 诗中的“牡丹芍药但他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异乡的喜爱 C. 对花卉的欣赏 D. 对旅行的向往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表达了南渡后的思乡之情。
  • 杨万里的《小池》: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与曾几的诗风相近。

诗词对比:

  • 曾几的《南渡年来两鬓霜》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南渡后的思乡之情,但陆游的诗更加激昂,曾几的诗则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曾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