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丙寅四月吴门西楼之集)》

时间: 2025-01-06 07:19:41

老去情钟不自持。

篸花酌酒送春归。

玉貌冰姿人窈窕。

一笑。

清狂岂减少年时。

欲上香车俱脉脉,半帘花影月平西。

待得酒醒人已去。

凝伫。

断云残雨尽堪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丙寅四月吴门西楼之集)

老去情钟不自持。篸花酌酒送春归。玉貌冰姿人窈窕。一笑。清狂岂减少年时。
欲上香车俱脉脉,半帘花影月平西。待得酒醒人已去。凝伫。断云残雨尽堪悲。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纪的增长,情感的执着却无法自持。手捧花瓣,喝酒送别春天的离去。美丽的容貌和冰雪般的姿态,使人心醉神迷。轻轻一笑,清狂的心情是否就能减少岁月的流逝呢?
想要乘坐香车,却只能默默相望,花影半帘,月色洒在西边的天际。等到酒醒的时候,人已经离去,凝望着,断云残雨让人更加感到悲伤。


注释:

  • 老去:指年岁渐长。
  • 情钟:对情感的执著。
  • 篸花:用来指代盛开的花朵。
  • 酌酒:喝酒,品酒。
  • 玉貌冰姿:形容女子的美丽和清冷的风姿。
  • 脉脉:深情地相望。
  • 凝伫:静静地站着,凝视。
  • 断云残雨:雨后留下的残云,象征着离别后的孤寂。

典故解析:

“玉貌冰姿”常用于形容美女,取其清丽脱俗的意象。“香车”则是古代富贵人家所用的车,象征着地位与奢华。诗中提到的“春归”反映了时光匆匆,春天的离去让人感到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伸,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丙寅年四月,描写了诗人在吴门西楼与友人聚会时的情景,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离别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青春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定风波》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与美人的瞬息万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中“老去情钟不自持”一开篇便道出一种对情感无法自控的无奈;而“玉貌冰姿人窈窕”则生动描绘了美人的形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高洁的气质。随后的“欲上香车俱脉脉”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虽然深情相望,却又无奈于现实的距离。最后“待得酒醒人已去”则让人深刻体会到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孤独,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更具深度。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表达,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青春的回忆,更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老去情钟不自持:随着年岁增长,情感难以自控,暗示对青春的怀念。
    • 篸花酌酒送春归:手捧花瓣,喝酒送别春天,表现对春天离去的惋惜。
    • 玉貌冰姿人窈窕:描绘了女子的美丽,象征青春的美好。
    • 一笑。清狂岂减少年时:一笑之间,是否能减轻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欲上香车俱脉脉:想要坐上豪华的车,但只能默默相望,表明了心中无奈。
    • 半帘花影月平西: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花影与月色相映成趣。
    • 待得酒醒人已去:酒醒后发现人已离开,暗示了离别的孤独感。
    • 凝伫。断云残雨尽堪悲:静静凝视,残云和雨水更添悲伤。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貌冰姿”,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诗中将花影和月色描绘得生动形象,仿佛有情感。
    • 对仗:如“待得酒醒人已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写青春、爱情与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情感深邃而真实。

意象分析:

  • :象征青春与美好,春天的花朵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代表着欢聚与离别,酒醒后的孤独感强化了离别的主题。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月光下的静谧更显悲伤。
  • 云雨:断云和残雨象征着离别的哀伤,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互动学习:

  1. 诗中“老去情钟”指的是什么? A. 对时间的执著
    B. 对金钱的渴望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家庭的关心

  2. “欲上香车”中的“香车”象征什么? A. 富贵与奢华
    B. 友情与温暖
    C. 家庭与责任
    D. 旅行与冒险

  3. 诗中提到的“半帘花影月平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离愁
    C. 期待
    D.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蔡伸的《定风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探讨了时间流逝与情感的主题,但蔡伸更侧重于对美好瞬间的感怀,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离别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